交出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2020-03-08 02:30张玉侠
江淮法治 2020年24期
关键词:蒙城县李峰贫困户

文/本刊记者 张玉侠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蒙城县各级人大代表聚焦责任担当不松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量身定制扶贫措施, 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希望的田野

初冬的皖北大地呈现万物归仓后的坦荡与静谧,但当走进蒙城县庄周街道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智能恒温蔬菜大棚时, 却让人感觉处处生机勃发,白菜如仪仗队般整齐昂扬,一颗颗青翠欲滴; 花菜绽放嫩生生的笑脸,个个白白胖胖;更有那暗香盈袖的花中君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似乎要把最美的颜色与风情都尽情展现……亳州市人大代表、蒙城县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纪学勇说,他最爱在大棚里溜达,看着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大地精灵,“心里美极了。”

这是蒙城县庄周街道发展产业扶贫的成果之一。纪学勇告诉记者,庄周街道素有种植蔬菜的历史,但是以前农户们仍停留在零星式、分散型的蔬菜种植阶段,在蔬菜品种、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和蔬菜规模化发展,以及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限制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要想真正脱贫致富, 必须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为此,纪学勇引导广大农民以自愿入社的方式,在当地发起设立了以蔬菜繁育、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蒙城县庄周街道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近2000亩,投资建设了300 亩智能恒温蔬菜大棚和年产10 万株的蔬菜繁育中心,以及蔬菜保鲜库、蔬菜加工分拣车间等配套设施,在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乡村兴起了以“合作社” 或 “家庭农场” 为龙头、带动农民广泛参与、蔬菜规模化发展的热潮,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产业兴,收入增,脱贫稳。” 亳州市人大代表、安徽天基正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灯虎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安徽天基正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 “猪—沼—农” 生产模式, 以科技为支撑, 实现生猪养殖、沼气发电、经济作物种植、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新格局, 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公司采取 “公司十农户” 的养殖发展模式, 通过对养殖户开展培训,带动了当地1600 户农民发展生猪养殖业,户均增收2 万元。对有养殖愿望的无资金户、特困户免费提供仔猪和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为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实行“四统一”:由公司统一提供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

蒙城县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形成种植与养殖相辅相成的产业发展链,已经成立了数家大规模的种植养殖企业。蒙城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蒙城县楚村镇陈仙桥村,主要从事畜牧业养殖、蔬菜种植、农产品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县人大代表、公司负责人慕京生告诉记者,推进产业带动脱贫,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通过运营 “公司+农户” 模式,携同一些有实力的农牧企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从物资采购、技术培训,到资金支持等一条龙服务,全力帮助区域内养殖户解决项目落地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计有3000 人次在畜牧养殖、 蔬菜种植的生产实践中接受专业培训,使得农户每年户均增收2 万元,带动了蒙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土地总是给人无尽希望, 蒙城沃野千里的良田,正是脱贫致富的根基。” 蒙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焦平林对记者说。产业扶贫离不开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离不开致富带头人的带动,要充分挖掘和调动这两类主体的积极性,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

一家一户总关情

蒙城县庄周街道东光社区位于城郊结合部,共有18户贫困户。省人大代表、东光社区党委书记李峰告诉记者, 这18 户贫困户是贫中之贫、 困中之困。 为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入,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李峰带领社区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把脉问诊贫困户致贫缘由。针对贫困户的情况,东光社区制定了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方案,并根据每年情况的变化再作调整。

李峰帮扶的两户贫困户中, 其中一户一家四口,只有父亲王某一人是健康的,母亲和两个孩子都是残疾人。两个孩子都得了罕见病,有先天性的基因遗传缺陷,生活不能自理,王某一度失去生活下去的动力和希望。李峰对此非常担心,一方面数次上门去找他谈心交流,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其解决困难。李峰还联系特殊学校每周两次上门送教,让孩子有接触知识和外界的机会。 “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 不让任何人一个人掉队。” 李峰说。

李峰告诉记者,作为省人大代表,他感到最欣慰的是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制定推动相关政策,惠及更多的人。王某一家的遭遇让他感受到了罕见病使人返贫并陷入贫困中无法脱身的状况,于是连续三年在省人代会上提出组建罕见病联合门诊医疗团队的建议, 得到了省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 《安徽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建设实施方案》, 健全完善罕见病有关政策, 逐步提升罕见病诊疗能力,保障罕见病患者用药需求。

现在东光社区在整体拆迁,居民也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如何让群众在身份的转变中不返贫,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是李峰最为挂心的问题。 “不返贫才是真脱贫”,李峰告诉记者,必须立足根本谋长远。防止返贫,根本之策在于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 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一方面, 多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政策措施,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另一方面, 要加强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技能,让贫困群众端牢产业碗,吃上技术饭。现在东光社区在李峰的带领下成立了劳务公司,正在对群众进行家政保洁、保安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贫困户在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里采摘蔬菜。 (张玉侠 摄)

省人大代表、 蒙城县庄周街道东光社区党委书记李峰 (左二) 为脱贫贫困户送光荣脱贫证明。 (李峰 供图)

焦平林告诉记者,蒙城县人大常委会对于脱贫不返贫的问题十分重视,如期全部脱贫,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相对贫困问题还存在,帮扶困难群众的任务还将继续。要把帮扶农村相对贫困群众的工作,纳入到促进乡村振兴中去。这就要求必须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脱贫和防贫一起抓,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多部门联动帮扶机制,把各项任务抓实抓细抓到位,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蒙城县许疃镇人大代表、钟庙村党支部书记刘伟杰告诉记者,钟庙村扶贫工作队把 “扶贫先扶志,精神促脱贫”的工作思路摆在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是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把贫困群众 “让我脱贫”的被动思想变成 “我要脱贫” 的主动意识,就算帮扶政策再好、扶贫干部热情再高,贫困的状况也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已成为许疃镇广大群众的共识。贫困户赵士学经过扶贫干部锲而不舍的思想沟通交流后,转变了 “等靠要”的观念,扶贫干部及时给他申请了小额贷款,养殖了几十只羊,今年也取得了可观的收入。身有残疾的贫困户王品华虽然有行动不便的困扰,但浑身上下却充满了干劲。他一边在村里提供的公益岗位工作拿一份工资,一边耕种着几亩土地,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种植了一些绿色经济作物如高粱、花生等,也增加了不少收入。贫困户叶超是位坐轮椅的残疾人,自身的斗志被激发出来以后,他从在镇上租门店销售手机做起,现在已经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加盟苏宁易购销售,也取得了可观的收入。

在贫困户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 许疃镇发挥 “物用其极” 的精神,鼓励贫困户不放过任何获得收入的途径, 提出了 “五小园”(小花园、小菜园、 小果园、 小药园、 小竹园)经济的发展思路。许疃镇人大主席楚爱辉介绍说, “五小园” 经济坚持因地、因户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有效资源,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自留地,周期短、见效快、无风险和持续性强。现在 “五小园”已经是家庭增收的阵地和安居乐业的场所,为精准扶贫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许疃镇已发展 “五小园” 400 多个, 产业品类接近20 个, 在全镇逐步构筑起农民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多业并举的增收格局。

风拂修竹,鸭步鹅行, 菜畦片片生碧,篱笆隐隐傍菊,在许疃镇,这般农家安乐图景随处可见, 漫步其间, 心情犹如初冬晴空般疏朗开阔。楚爱辉告诉记者,这正是许疃镇大力发展 “五小园”经济、建设美好乡村的成果。

“在小果园里养鹅养鸡, 不仅肥田灭草治虫害,而且还能降低鸟类和老鼠对柿子的损害, 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许疃镇东湖村贫困户任利家的小果园里,柿子树枝头还挂着几颗红彤彤的柿子,树下鸡鹅齐鸣,奏响了一曲充满丰收希望的田园交响乐。任利在忙碌中满脸笑容,“别看这个果园小, 但里面种植了3 棵柿子树、 2棵 桃 树, 还 养 了30 只 鸡、 13 只 鹅,这些都能通过镇里的电商平台卖到外地,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愿干活,有活干,能挣钱,贫困户就能摘掉头上的帽子。”楚爱辉说,现在许疃镇所有的贫困户都已高质量脱贫。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正在许疃徐徐展开。 ■

猜你喜欢
蒙城县李峰贫困户
高地上的千纸鹤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静翕:李峰、张广慧、陈勇劲作品展
我们都是好人
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主要做法及建议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蒙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效果及启示
2014年蒙城县花生品种展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