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频频倒闭行业进入“寒冬”调整期

2020-03-08 06:41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1期
关键词:寒冬渗透率生鲜

文/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生鲜电商是近几年最受资本青睐的行业之一,巨头电商和新手纷纷入局,抢占这块大蛋糕。然而近段时间,被爆出经营困难的生鲜电商平台不少,其中包括我厨、吉及鲜、妙生活、呆萝卜等。

“我厨”官网和APP均已暂停服务:去年12月11日,生鲜电商“我厨”被发现其官网和APP均已暂停服务。10日我厨的网页和APP仍能打开,但所售产品多为长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生鲜产品所剩无几。据了解,我厨是致力于提供都市餐桌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移动生鲜电商,为忙碌的都市家庭解决在家吃饭买、洗、烧消费痛点。成立至今,我厨共获得过三轮融资,分别是:2015年3月的Pre-A轮,融资金额数千万人民币;2016年4月完成的A轮融资;2016年12月完成的B轮融资。

“吉及鲜”融资失败 店铺关门:经过三轮融资的“吉及鲜”出现资金问题,最终因融资失败而宣布停止运营。“吉及鲜”于2018年10月注册成立,运营主体为武汉千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攻武汉市场的前置仓生鲜电商。

“妙生活”集中关店,被曝资金链问题: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妙生活”日前也被曝正大量关店,结束在这一垂直领域的探索。据媒体报道,“妙生活”已结清了所有货款,并赔付了员工工资;与呆萝卜相比,“妙生活”的离场显得更为体面。

“鲜生友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关闭全部门店:2019年5月上旬,估值已经超过10亿元的“鲜生友请”宣布其全部门店暂停营业。7月,一张逮捕令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带走了“鲜生友请”的董事长张知豪以及吴明明等5名管理层。

“呆萝卜”经营不善,资金紧张:2019年11月下旬,曾屡次被曝出资金紧张的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终因烧钱过快而陷入资金泥潭。“呆萝卜”低估了生鲜烧钱的速度,由于“步子迈得太大”而失血过快,未来将缩减一些失血的业务线,让运营回归正轨。同时,目前“呆萝卜”已经与一些有零售布局的大公司接洽,也受到供应商支持,未来不排除仍有独立发展的可能。

巨头的生鲜业态也未能幸免,小象生鲜、安鲜达等相继关店:2019年4月,美团旗下“小象生鲜”宣布关闭无锡及常州两地的5家门店;阿里的“盒马鲜生”在去年5月底首次关店;7月,永辉超市旗下“超级物种”上海首家门店五角场万达店关店;阿里巴巴旗下冷链物流专网——阿里被投公司易果生鲜“安鲜达”被曝于2019年10月底开始全面解散。

生鲜电商遇“资本寒冬”仍有可提升空间

目前生鲜电商行业包括多种商业模式,有以京东生鲜、天猫生鲜、拼多多为代表的传统B2C自营模式、平台模式,有以每日优鲜、京东到家、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到家”社区模式,还有以盒马鲜生、7Fresh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生鲜电商的抢滩战将更加激烈。

据网经社“电数宝”监测数据显示,从2013年的3次事件到2014年的26次事件,同比增长766.66%。直至2015年,融资事件创新高,达到70次,同比增长169.23%。在此后的3年间(2016-2018年),融资事件数量有所回落,分别达到55次,24次,36次。截至去年12月11日,2019年融资事件数量为22次,同比下降38.89%。基于生鲜电商发展问题频出,投资人也要追求回报率,生鲜电商融资环境并不乐观。

生鲜电商融资金额在2013-2016的四年迅速增长,从起初的1.3亿元上涨到101.6亿元。在2016年创下新高后迅速回落。2017年融资金额仅为26.1亿元,同比下降74.32%。截至2019年12月11日今年融资金额与2018年基本持平,达到65.1亿元,同比下降2.99%。从中发现,资本对生鲜电商的发展已开始持观望态度,不再大手笔注入资金。

受创业、投资、巨头的影响,生鲜电商近几年的渗透率快速增长,2013到2018年的6年,渗透率分别为0.36%,0.59%,1.29%,2.02%,2.97%,3.8%。2015年渗透率增速达到顶峰,2016年-2018年行业渗透率继续保持增长,但是增速逐年回落。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低于服装、家电电商,依然有增长空间。目前在零售电商中上市公司涵盖综合类电商,奢侈品类电商、汽车电商、社交电商、电商服务商、医药类电商、母婴类电商等,迄今为止却没有一家生鲜电商,市场仍有可提升空间。

生鲜电商频频倒下背后有哪些原因?

原因一:快速扩张快 同质化严重

诸如鲜生有请、妙生活、吉及鲜等生鲜电商出现扩张过快导致后续整体运营、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售后服务等问题频现,加上供应链方面也无法及时跟上,加速“倒下”。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有保证的供应链渠道,发力高质量资源配置,才能让消费者买到具有高性价比的商品。同时,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在产品种类、服务体验以及配送方面的特点并不突出,并且始终处于烧钱培养市场、消费习性的阶段,这种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模式,无法持久延续。

原因二:生鲜保鲜难 产业链长损耗大

生鲜电商倒下的重要原因还在于损耗大。莫岱青指出,虽说生鲜商品的毛利率很高,但由于产业链太长,包括种植、选品、包装分拣、物流、损耗和营销等环节,便直接导致产品的损耗大,利润降低。因此,缩短供应链是其解决之道。通过缩短供应链,来降低损耗,节约成本,才能够提高渗透率,从而真正获利。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东晓腾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东认为,生鲜电商的保鲜问题,B端做的好,C端最后一公里做的其实有待完善。B端的基本上流通方式是仓库到仓库、仓库到门店、仓库到商超等,中间的冷藏冷冻物流车辆对于温度等要求也比较能保证。但是C端到户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冰袋、干冰、水等,都是需要在极短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的,否则产品质量不能保证。C端最后一公里的成功其实就是B端后端的支撑在起作用。但是B端投入很高,基本上公司都是重资产经营,发展缓慢,在前端C端市场极为火爆的情况下,后端发展不给力,所以导致资本进入到前端,想借用“流量”捞一把,前端“烧”得很厉害,后端被“冷落”了,前后端不协调,前端发生问题,那就是“死”的问题。

原因三:物流配送跟不上市场需求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认为,生鲜物流中存在的配送超时、信息传输滞后、生鲜不“鲜”等较多现实问题,说明目前生鲜物流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

相对于传统电商物流而言,生鲜物流的专业性相对比较突出,对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境要求较高。但目前的保鲜、冷藏运输载体及全程物流体系并不完善,不能全程很好支撑,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拥堵、临时性限行等情况,对即时配送带来较大考验。生鲜物流企业相对于传统的快递物流企业而言,还存在小、散、弱等现实问题,亟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总之,这个阶段是生鲜电商市场对物流业的倒逼,需要一个不断优化完善、逐步提升的过程。

原因四:资本盲目性 资金链断裂快

常温零售产品的红利让投资资本艳羡,所以生鲜电商也被盲目的资本青睐,相关风险被忽视。陈虎东指出,这让生鲜电商的经营者盲目铺摊子,盲目用常温产品零售电商的经营思路来经营,例如扩展流向、找下沉渠道、“送钱”注册等,以至于资金链断裂得非常快,不及时离场,后续倒下的更多。总而言之,生鲜电商其实涉及的是B、C端的融合,是不能盲目地用流量来作为主要经营目的。因此,生鲜电商倒闭,在情理之中。

生鲜电商未来路在何方?

出路一:加码冷链建设和供应链投资

由于自建冷链仓储物流投入成本高,使用第三方物流又难以把控品质,生鲜电商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亟待解决。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未来随着电商巨头们纷纷以不同形式进军社区菜市场,生鲜市场的线上渗透率将会逐步提升,其对食品安全的把控也会愈加严格。电商巨头正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建设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优势将愈加凸显。

出路二:提升品质 提升品牌价值

曹磊指出,生鲜产品品质是其生命所在,低质产品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标准化带来的价值是生鲜产品形象的统一、品牌价值的提升,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使价格得到保证、盈利能力增强,同时还能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和附加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最终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出路三:菜市场、超市、社区生鲜多种业态共存

“菜场有时效性,部分区域超市覆盖又不够密集,再加上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和便利性成为不少上班族的优先考量因素,这使得手机买菜有着较大的用户需求。”曹磊说。展望未来,生鲜市场会呈现菜市场、超市和社区生鲜(手机App+前置仓)等多种业态共存的局面。

猜你喜欢
寒冬渗透率生鲜
生鲜灯的奥秘
我国IPTV总用户数3.07亿户,同比增长6.7%
预计明年智能网联新车渗透率达51.6%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纸尿裤市场每年1000亿却只开发了四成
超市集体推进生鲜合伙人制度
数据
2016年中东和北非IPTV超有线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