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走步教育的“道”与“器”

2020-03-07 05:16张连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2期
关键词:步幅小班亲子

张连

古语云,“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即道理、思想;器,即方法、手段。应用于小班幼儿走步教育,即就走步之道,扬教育之器。

众所周知,走步是人的基本移动方式,是人的基本生活和运动技能,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之一。从公共健康来看,健步走已经成为时下一种健身潮流。放眼望去,公园、大型操场、沿河走道等地随处可见不同年龄段人的健步身影:甩臂大步流星走、上肢拍打身体走、后踢腿走等独行形式;手拉手、臂挽臂等协同结伴形式。这些形式无不展现了当前人们的一种健康理念。在全民健身运动己焕发出全新活力的今日,“双休日亲近大自然”“家庭老少一齐游”等高质量的活动渐渐风靡全国,操作简单易上手、排毒免疫增力量的优势更是不容小觑。

那么,既然走步的益处不胜枚举,正值身体奠基时期的小班幼儿毋庸置疑是发展走步的重要群体。功能各异的走步动作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长,也会为其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夯实强有力的基础。

研究表明,3-4岁的幼儿己能平稳、熟练地走步,并能初步控制走步方向。但与此同时,步幅、摆臂幅度、上下肢配合性等方面仍亟待引导。如幼儿走步时左顾右盼、注意力易分散,走路四肢不协调;排队时不能保持队形、调节节奏能力差;游戏时协同性、创造性也有待增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对“走步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可行性”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预观察与判断后,以下三种类型的教育方法应运而生:

一、生活环节参透法

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掌握多种走步方法”目标的指导下,幼儿在园的所有生活环节都可将走步浸入式渗透。在醒目图片视觉渗透的基础上,教师以身示范,时刻提醒幼儿做到:走步时步幅放开、落地轻盈;脚尖向前,躯干正直;摆臂协调自然。在易发生碰撞、烫伤的喝水环节,可启示幼儿模仿鸭、猫等走步动作分组有序进行。而在如厕环节,由于厕所在室外设置,集体如厕一直是教师们心中的“老大难”。在引导走步方法之后,幼儿便可以游戏方式模仿老师变化走步形式,如像小貓一样脚步轻轻走出活动室,然后像解放军甩臂大步行进走等,潜移默化下,幼儿自然而然习得了正确且丰富的走步动作。

二、游戏环节提高法

针对幼儿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发展水平迥异的特点,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游戏设计不可或缺。为此“排队走步”“拍响走”“模仿走”“找伴”等参差不齐的游戏逐一产生。排队走步游戏重点抓协同意识,调节步幅、步频能力和注意力;拍响走游戏重点强调动作的手形、力度、节奏和拍击部位的准确性;模仿走游戏重点是模仿对象的选择、观察力和动作表现力。借助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走线活动,铃铛、勺子、水杯等道具的变换使用在幼儿的走步练习中被广泛使用。如幼儿携带三分之二容量的水杯,不漏一滴水,昂首、直背双脚在线行走。之后自主更换水杯为勺子,将乒乓球置于勺子中心,训练幼儿保持稳定,平衡行走;且游戏过程中以华尔兹和波尔卡舞曲为背景,节奏鲜明的音乐更是激发了幼儿对于走步动作的自主创造性。

三、亲子活动实践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环境,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趣的亲子走步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模式。幼儿在活动中掌握了走步技能,发展了知觉与协调能力,培养了注意力、交往能力和创新力。实践表明,亲子郊游、亲子游览、亲子远足等都是增强走步能力的有趣活动。而教师需提前做好物质与安全隐患排查的准备和活动预案,之后发出活动倡议书及活动流程和活动要求。家长们则需在安全责任书上签字,尽量积极参与每个走步活动。由此,幼儿方可在温馨和谐的亲情陪伴、专业负责的老师指导下,建立集体协同意识,实现走步教育的价值。

在组织亲子走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从安全考虑:始终遵从安全第一,又不过分束缚孩子的走步;二是从环境考虑:选择空气清新、幽雅、安全、天然氧吧的舒适场所;三是从走步强度考虑:把握好活动的度,控制在每个孩子的身体负荷范围内;四是从整合教育考虑:设计活动时要与健康、自然、社会和环保活动的主题相结合。

“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是通过走路获得的,并不是仅仅等待这种能力的降生。”如果幼儿学会走路的那一刻是离开母体的开始,那么熟练掌握走步技巧便一定是幼儿自主迈向多彩世界的第一张通行证。

(责任编辑:刘虹娟)

猜你喜欢
步幅小班亲子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5 ways to reduce your carbon footprint from home 减少家庭碳足迹的5种方法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防风寒白天踮踮脚
中学生100米跑中的步频与步幅
功能动作模式下短跑训练实证研究
粗和细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