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本文对全面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涵与影响进行分析,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来完善管理策略。在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的同时,为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有着全面规范且细节化的特点,全面表现在管理环节全面,从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都属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范畴;涵盖内容全面,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与社保基金预算、财政专户资金预算、国有资金经营以及债务预算;参与人员全面,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工作都是以其部门职责活动与年度规划目标为核心开展的,而全面预算的编制以及实施也是以部门职责活动与年度规划为基础,这就需要所有的人员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当中去。细节化就是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更为细致的开展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与财务相关的活动时,应将活动前、中、后期的内容融入到预算管理中,也就是全面预算管理中体现的细节化管理,细节化管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更加细致明晰。
在实际当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其能够有效地作用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监控、预测以及反馈,有效的为单位制定和编制战略规划,进一步促进单位开展工作与完成目标。而且全面预算管理也能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变得更加的科学化、精细化,为单位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而且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单位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帮助单位有效的分配资产资源。开展资源资产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再划分,由此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成本的节约,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
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和以往的预算管理形式来说,其两者是有一定区别就在于,前者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全面有效地管理工作,有效地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具有经济活动和相应的资金运行等,开展全面且科学地监管,而且对提升预防风险能力也有一定意义,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所以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这样才能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规避内部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职责活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资金流的有效运用,所以必须要有财务监管环节对其進行管控。在执行职责活动工作当中如果发生漏洞等问题,那么随时都有可能会带来经济损失,所以要合理的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策略,并以此针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在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形式等,来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由此来对人员、各项环节和相应的业务等开展管控,这样能够有效地杜绝在财务管理当中发生“盲点”或是“真空地带”等现象,进而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价值,防控风险问题发生。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剖析成因。无论何种管理水平的缺失,都将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发生停滞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注重行政事业单位核心执行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提供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为各项工作活动提供有利的依据,帮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财务管理十分的必要,在市场变化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对外部经济形势以及内部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发展提供保障,而且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纽带,能够全面有效的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优化配置财政资金
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人、财、物属于重要资源,是需要进行合理分配与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可高效、合理配置财政资金,通过预算汇总、执行等数据的分析确定总体预算工作方案。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增加预算执行可行性,规避无效预算项目,减少资金沉淀。另外,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财政资金进行监管,确保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监督财务工作不出现差池,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确保各项工作有效稳定的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表现
(一)信息反馈中真实性有待斟酌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关键是建立具有一定科学性、规范性地管理体系,将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技术是为基础,由此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朝着信息化管理的领域不断进步。行政事业单位在搭建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时,能够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等环节中的数据进行汇总,为分析财务状况提供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财务信息偏差等问题,使得最后的信息呈现出不对称以及信息不全面等现象。这是因为财务人员才使用系统时为避免繁琐的工作或者其他原因而调整支出科目,使得支出与预算偏离。综上原因是欠缺完善的配套监管系统,使得预算制定以及执行预算时存在欠缺过程监控的问题,这样将难以发现以及修正问题。
(二)未能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目标
预算管理能够开展节支降耗和优化资源的主要原因,是因其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地预测,由此更为有效地进行编制预算工作。通过年初来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在结合全年各部门职责与项目的同时,明确所需资金、预算目标以及项目开展考核指标,进而更好的开展分配工作。此外,建立完善的考评以及监管策略,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在更为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但对于当前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制定预算中会发生考虑不全面,目标制定脱离实际,考核指标设置单一、脱离项目本身等现象,导致这些问题形成的因素就是欠缺合理的基层调研,使得预算整体发生脱离实际的现象,这样将会难以满足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
(三)预算管理执行力不高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虽然加强了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但在执行中还是欠缺一定动力,而且还会存在预算执行“两张皮”的问题,导致各项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将其作用和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这样也将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认识其内涵与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而全面开展预算管理的前提就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认识其重要性和意义,这样才能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所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转变以往思想,应积极学习以及引进先进预算管理模式,并加大信息化建设,进而有效的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此外也要在单位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进而为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来奠定基础。
(二)积极调动全员参与
将其和以往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对比,能够明确两者的本质是有不同处的,全面预算管理是需要全员参与,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形式,必须要将其贯穿到行政事业单位职责活动开展的各环节当中。对人力资源与资金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必须要以全员参与的形式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良好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三)注重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的监督
全面预算管理中执行环节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对于预算编制当中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多科学或是多系统的部分,都应有强大地执行力。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编制要求、执行管理制度以及监管体系,确保其管理可以有一定依据,由此能够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注重自身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在财务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通过制定完善的应对策略,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雷,范珂.全面预算管理下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优化分析[J].科技經济导刊,2019,27(01):238.
[2]吴涵立.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8(22):109-111.
[3]叶卉.全面预算管理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J].纳税,2018(17):56+58.
作者简介:王虹,1988年2月出生,河北清苑县人,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政预算编制,绩效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