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
正值中国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横刀拦路,为中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美收官平添困阻。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从2月以来的发展态势看,在党中央的科学部署和有力指挥下,各级政府、企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战,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果。与疫情并发的经济战“疫”,事关中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
全力以赴彻底战胜疫情,不仅事关百姓生命安全,也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全方位的急切需求。现在,号令已经发出,政策已经下达,措施已经到位,除疫情严重地区,全面有序复工复产的战斗已呈攻击前进之势。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瘟疫战和经济战。
2020年元旦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整体状态。春节是每位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消费数额最大的时段。但是,疫情让一切戛然而止,出游取消、电影停放、亲朋聚会爽约,从城市到乡村,庙会没了、欢庆活动没了,大街小巷一片寂静,甚至返乡人流也大幅锐减。据航空数据服务商OAG统计显示,1月20日至2月17日,全球航空公司取消中国航班大约170万个座位,而中国航空公司也取消了1040万个国内航班座位。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透露,自免费退票政策实行以来,截至2月15日,国内外航空公司共办理退票2000万张,涉及票面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尽管官方目前尚未公布数据,但基本可以肯定,春节作为中国全年最重要的一个消费高峰,已被“新型冠状病毒”抹平。从市场机构的分析看,目前国内的旅游、酒店、电影、交通、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已受重创,经济损失可能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加上节后复工延迟、返程务工受阻、原料物流中断以及异常状态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等等,各方估计,就算一季度可以结束疫情,也会对中国全年GDP造成1个百分点左右的缩减。
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應链上的重要环节,一旦中国制造被疫情中断过久,大量跨国公司的终端商品供给就会受到压制,而一旦产业链、供应链崩断,那中国大量为此提供配件、辅料的中小企业势必破产倒闭,整体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实际上,中国疫情给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以裹乱之机,尤其是世卫组织(WHO)1月30日明确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这股势力的活动更加猖獗。2月11日,在世贸组织(WTO)贸易便利化委员会会议的闭幕式上,中方代表严正指出:中国希望WTO成员方遵守规则,尊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权威和专业意见,避免过度反应及施加不必要的贸易限制。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判断: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么,它将带给中国经济多大损失?目前很难准确预测。不过,据世卫组织统计,2003年“非典”共计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2009年H1N1大流行造成550亿美元的损失,2014至2016年西非埃博拉疫情造成530亿美元的损失。那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呢?肯定远远超过2003年“非典”。但就静态而言,综合国际、国内各方对中国今年全年的GDP增速预估数值,中位数大致在5.4%附近,其中最为悲观的是标准普尔,他们给出的“初步评估”数值是: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长率为4.8%;而相对乐观的预测来自中国的经济学家,其大致看法在5.2%到5.6%之间。
无论具体数据是高是低,此次疫情的经济破坏力不可小觑,因为它严重冲击了中国第三产业。2019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2020年2月1日,西贝、老乡鸡、九毛九、乐凯撒4家餐饮连锁企业通过媒体道出苦衷:一面是几乎归零的收入,一面是一分都少不了的成本支出,紧张的现金流极易压垮企业。据蓝海亿观网透露,因疫情影响,跨境电商出现大量退货,B2B外贸行业也面临延迟打款的问题。一些卖家反映,近期订单量下降了20%至30%。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朱武祥教授牵头一项调查,向全国31个省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1506家中小企业发出问卷,了解疫情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从账上现金余额看,只能维持一个月的占37.05%,可以维持两个月的占31.61%,可以维持3个月的占17.20%,可以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只有8.96%。调查显示,38.11%的企业选择“休克”,其中15.80%的企业歇业,22.31%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另有10.03%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21.98%的企业准备贷款,13.01%的企业选择股东增资。
怎么办?除了自身努力、努力、再努力,企业也期盼政府施以援手,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依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从金融角度给出30条金融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战“疫”的政策措施。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会议在听取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就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提出要求: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要抓住春节后施工的黄金季节,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着力稳定居民消费,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推动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同时要以这次疫情应对为契机,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
2月8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联合下发《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再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强心剂。
如果说上述行动尚属起跑线上的“预备动作”,那发令枪的鸣响应当在2月12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听取和分析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之后,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正是这次会议,成为整体战“疫”从单一抗击疫情转向“两条线作战”的重要“转折点”,有序恢复经济正常运转、打赢经济战“疫”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取向。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总体要求,而在复工复产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安排了先头部队,提出“央企、国企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分类指导,有序复工复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央专门针对简单、粗暴的“一刀切”问题提出批评。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要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会议特别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并围绕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出: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至少为中国指出了一个万亿级重大投资方向。
2020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并且从防疫保护,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宏观政策、金融政策扶持,确保农业春耕,扩大有效需求,加快建设项目进度,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等等方方面面作出具体指示。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措施、从工业生产到农业春耕、从国民就业到扶贫攻坚、从疏通物流到外資外贸对中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8点要求,而且全方位给出具体而详尽的政策措施。其目标是务求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总之,面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疫没有退路,经济建设同样没有退路。“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面对“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防控、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赢!新中国的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只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战略部署,认真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中国就一定能够全面打赢这场战“疫”,让中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美收官。
责编:张伟
美编:黄河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