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玮
2月1日—2月15日,180多名建设者昼夜赶工,15天建成中山“火神山”医院。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在基础保障、紧缺物资生产、推动药物研发等方面,央企带头迎难而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继续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央企迅速转产扩产,积极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运行。
战“疫”期间,基础保障至关重要。这一任务主要落在央企肩头。
“中央企业主动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充分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全力支援保障疫情防控阻击战。”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表示。
石油石化企业统筹供应渠道,抢调油气资源,上万名职工为湖北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国家电网在湖北累计建成163个重点项目配套供电工程,发电企业每天近2万名职工奋战在战“疫”第一线。电信企业投入应急车辆14437辆次,建设基站257个。航空企业执行飞往湖北专项包机任务159架次,运送医疗物资875吨,运送医护人员17840人。粮油贸易企业全力保持粮油副食产品供应,仅中粮集团日均发往武汉大米就超过200吨。中储粮集团湖北分公司现有库存可满足湖北省6000万人半年以上需求。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的建设,成为央企战“疫”的一个缩影。
据任洪斌介绍,中央企业承担了全国100多家专门医院的设计建设改造任务,国机集团所属中国中元第一时间修订完善小汤山医院图纸,并及时提供技术支持,中国建筑调动组织2万多名管理和作業人员参与建设,昼夜不停施工。电力、石油、通信等企业全力保障,按期建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同时,13家中央企业先后从所属医院抽调5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央企近万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战“疫”一线,央企在湖北的医疗机构全部被列为当地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和疑似病例收治医院。
关键时刻,央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服务,助力疫情防控。据介绍,制造企业提供红外体温测量仪、移动CT影像车、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医用机器人等设备,帮助实现快速诊断和远程医疗。建材企业提供空气过滤新材料支援重点工程,核工业企业提供防护服批量化辐照灭菌服务。电子通信企业提供云课堂、云培训、云会议系统,实现远程学习办公。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2月3日晚,中国航天科工航天江南苏州江南公司迅速调集9台套“移动医院”装备,驰援武汉15处会展场馆的“方舱医院”。据悉,“移动医院”装备共涉及手术车、医技车、通信指挥车、水电油保障车、生活车、宿营车等近10种特种车辆,展开后就相当于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部分民生领域央企也主动调整产能,确保民生必需品稳定。中粮集团、中盐集团等企业复工后加大采购生产能力,增加全国各地特别是湖北省的粮油米面、肉蛋奶蔬等重要民生必需品的供应,储备充足,在关键时刻发挥“稳定器”作用。
为了保障防控物资供应,不少中央企业从零起步,紧急转产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紧缺医疗物资。
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广东生物能源改造生产线生产乙醇消毒剂
“闻令而动,央企转产扩产防护服、口罩产能已初具规模。”任洪斌坦承,在这次疫情发生之前,中央企业在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上基本没有布局。疫情发生后,央企在均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加快转产扩产、多产快产,以战时状态全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
他举例说,新兴际华集团所属的际华股份,一线生产人员人倒班、机不停、连轴转,夜以继日,努力抢产,“他们在2月5日时的产量只能做到7850套,到2月16日,已经形成每天4.5万套的供应能力。”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2月6日,中国石化向社会征集口罩机的消息刷了屏。“熔喷布”是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料,俗称口罩的 “心脏”。而熔喷布和其他无纺布的原料是聚丙烯,这一化工原料主要来自中国石化、中国石油。
急疫情之所急,中国石化利用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寻找有生产口罩能力的下游企业,利用自身材料优势直接生产口罩。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石化与合作伙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2月16日,他们医用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了62万只。
国机集团所属恒天嘉华公司作为从事无纺布生产的企业,以最快速度转产医用口罩。
任洪斌说,到2月13日,该企业已经陆续开通了11条平面口罩生产线,现在已经形成了每天生产110万只口罩的产能。国机集团苏美达公司也已经开始生产防护服,并逐步增加产量。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75%酒精消毒液的短缺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国各地告急。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国投生物科技投资公司是酒精消毒液供应的主力军之一。截至2月17日,该公司已有5个酒精生产基地转产符合国家标准的酒精消毒液,每天供应能力已达2000吨,供应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还可进一步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投集团首席科学家、国投生物董事长岳国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介绍,春节期间,国投生物的管理层、旗下企业负责人数次召开网络会议,安排各企业酒精消毒液的生产协调。国投生物全资控股的国投生物能源(铁岭)公司从1月22日开始进行生产技术攻关,调整产品结构、工艺流程和参数,对设备和管线进行改造。至2月10日,生产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酒精消毒液,日生产能力最高可达450吨。
在防疫物资供应上,央企力量迅速从零起步,搭建起一条条全新的生产线。
任洪斌表示,目前,新兴际华集团生产医用防护服每天达4.5万套,国机集团、中国石化、兵器工业生产医用口罩每天合计达130万只。中央企业还加紧研制口罩机、压条机等关键紧缺设备,近期也将陆续实现量产。
在加快医疗物资生产的同时,央企还加大了医药研发力度。国药集团所属中国生物率先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生产能力达每天20万人份,并提出了制备恢复期血浆用于临床治疗的建议。
除了转产外,中央企业也全力开展医疗物资海外采购。
任洪斌指出,充分发挥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华润集团3个国家重要采购平台的作用,积极从国内外采购各类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保障物资,交由国家统一调配。同时,26户中央企业发挥了海外分支机构众多的优势,加大力度从海外采购医疗物资,已向湖北地区捐赠海外采购的医用口罩174.4万只,医用防护服6.18万套,医用护目镜2.7万副,医用手套34.8万双。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中央企业在奋战抗击疫情前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安排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运行。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场战“疫”阻击战,也是一场经济保卫战。国资委统筹指导中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分类分批、安全有序复工复产,迅速回到正常生产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来。”任洪斌表示。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中央企业所属4.8万户子企业,复工率为86.4%。其中生产及对外经营性子企业2万余户,复工率为88.4%。
任洪斌指出,像石油石化、通信、电网、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目前已经超过95%,有的已经达到100%。
许多央企处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主动复工复产,能够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更好地复工复产。
日前,国家电网提出,全面复工一批总建设规模713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复工复产;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新开工一批总投资265亿元的工程。
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中小企业在经营与融资中的劣势则使其更加脆弱。
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指出,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对中小企业支持的政策过程中,在产业链上,特别是在基础供应的保供上,央企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2月13日,在安徽省天长市冶山镇,电力工作人员正在抢修,确保复工复产企业不停电。
在基础供应保障方面,“供电、供气、电信等行业在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欠费不停电、不停气、不停机,这些措施中央企业都在积极落实,有些企业还采取了专门针对产业链上的政策。”彭华岗举例说,比如中国电信,面向渠道代理商和终端商出台了20条帮扶措施,助力合作伙伴尽快复工复产,恢复经营。
实践中,央企也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现金流困难。
中国电子的产业园中电光谷,减免了旗下园区自持的物业和对中小微企业的部分租金及服务费,预计减免金额超过2000万元。
华润集团、保利集团、招商局集团等企业对持有的商场、商业项目采取了减免春节期间部分租户租金的措施,仅华润万家一家减免的租金,就惠及全国1.4万家商户,减免的金额达到了1.3亿元。中国旅游下属的三亚国际免税城,对商户的租金以及物业费实现了全免政策,持续到正式恢复营业,保障商家平稳度过短期的经营困难。
彭华岗强调,对于疫情影响導致的中小企业延迟交货、延迟支付等情况,国资委将指导央企本着共克时艰、友好协商的原则,及时主动加强沟通,依法依规通过采取延期履行、修改部分合同条款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减少损失或者避免损失扩大。
“疫情对生产经营确实造成了影响,对个别行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任洪斌直言,疫情对航空、旅游等个别行业影响较大,但疫情影响是阶段性的,也是暂时性的。
据介绍,在疫情的冲击之下,社会总需求受到抑制,产业链终端、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受疫情冲击最大,影响也最直接。航空企业在春节旺季受到航班大面积停飞、退票的影响比较大。1月20日到2月13日,3家航空企业退票1300万张,取消航班7.8万架次,客座率和飞机日利用率下降了近一半。
不少旅游企业关闭了景区、酒店、零售店,生产经营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比如,中国旅游集团已关闭景区30个、酒店19个、旅游零售店113个,邮轮全部停航。华侨城集团关闭景区74个、游乐场7个,10家旅行社也暂停了业务。
不过,任洪斌表示,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任务不变、压力不减,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
据介绍,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包括积极有序、率先带头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大降本节支、提质增效的工作力度。此外,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应对疫情出台的金融、财税等支持政策,把握好后疫情和疫情后市场恢复性增长可能带来的机遇,做好结构优化和稳产稳收工作。
“当然,挑战是非常大的,不改变目标而要实现目标,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任洪斌表示。
责编:李慧敏
美编: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