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王纯非所在的第十管理区负责管理7.8万亩耕地,有276户种植户,管理区各主干线田间路排水沟经常被堵住,给水稻田的旱涝造成隐患。上任之初,他就领着班子成员实地勘察,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提出了整改方案后,向农场申请大型水利机械进行作业,同时还组织群众机车内外线结合加大沟渠疏通力度,较好地解决了管理区耕地的水患问题。他所在管理区水稻秸秆处理困难的问题也是突出存在的,前些年种植户都是靠焚烧来解决秸秆。他上任后带领管理区领导班子给种植户开大会进行宣传,会后他再挨家挨户地跑,把国家的环保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到户,让种植户打心眼儿里认识到焚烧秸秆带来的不良后果。他一边做种植户的工作,一边联系回收水稻秸秆的热电厂,经过数次沟通协调,终于将秸秆打捆机和运输的费用降到了最低,还与周边两个厂家签订了3.5万亩秸秆的打捆回收订单。秋收过后,种植户把地里多余的秸秆打成捆,剩余少量的秸秆实行就地粉碎还田,既解决了焚烧问题,又使秸秆变废为宝。种植户们望着黑黝黝的土地松了一口气,都纷纷地冲他竖起了大拇指。
2013年全年的积温较低,职工群众种地都没有赚到钱,有的种植户还出现了亏损。没有钱种地,他就和支部书记一起到信用合作社协调贷款,亲自为种不起地的贫困户进行个人担保。身边的亲戚朋友看他为了工作,为了贫困户的生产问题经常几天都睡不上一个好觉,嘴上起了泡,人也瘦了不少,都劝他说:差不多就行了,能扶就扶一把,不能扶就算了。他摇摇头,说:“扶贫的事,症结在扶心,贫困户刚刚树立起信心要和我们一道奔向小康,我能半路上就给他们丢下不管吗?那样的打击是致命的,也许贫困户就再也鼓不起勇气了!”2014年的春天,他为全区112户需要贷款生产的种植户担保贷款1600万元,为因病、因残致贫的职工协调土地1300亩并担保贷款230万元。2014年冬天,国家发改委公布水稻保护价每市斤上调0.05元,农场党委向职工群众宣布水稻产量实现第11年增产。管理区的种植户们都还清了所有欠款和贷款,11户贫困户有3户彻底实现脱贫,还有4户贫困户实现了依靠贷款来种植土地,其余贫困户在他们的带动下,也鼓起干劲儿向下一个丰收年发起冲击。
王純非经过1年多的调查研究,仔细地规划了管理区新型产业结构,提出了全区水稻种植户应以种植稻米品质高、大米食味值高的长粒水稻为主,以种植传统小圆粒水稻为辅的工作思路。他到城市各大米业销售公司签订单种植合同,走订单种植道路。他还组织种植户种早熟水稻,与米业公司合作抢下一年度的新米上市,每年他们第十管理区的水稻种植户卖的价格都是农场最高的。他还非常注重农业科技和作物轮作调整方面的知识培训,他组织全区200余户种植户参加农场“讲师团课堂”。几年来,他共邀请讲师团来管理区的田间地头讲课7次,组织参加田间学习班18次,组织职工种植户集体学习32次。通过学习使职工种植户掌握了农场农业质量效益方案,使职工群众了解了从“种得好”变为“卖得好”的重要性,为职工群众的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据了解,他所在的管理区,从2014年的亩均产1080斤到2018年亩均产1175斤,年年实现递增。亩产的提高,品质的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随之提高,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王纯非用自己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真心为民的公仆奉献精神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35岁的他,正在用青年人特有的执着履行着一个基层青年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