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南宁530011)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也进入到发展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也是我国经济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我国在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时,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经过多个步骤逐步形成,所以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也能够体现出我国城乡关系的转变,能够反映出二元结构体系。在新时代发展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应该彻底解决当前农村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全面的城乡综合规划,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2.1.1 社会政策逐步地完善与成熟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逐步建立并落实土地流转制度,政府利用多种政策与法律制度来保护农民根本利益。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尊重农民选择,政府更加重视土地流转,利用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集体土地的正常流转,使农村土地流转更加顺畅。在2008 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农民可以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来将集体土地流转出去,实现规模化的经营【1】。
2.1.2 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和影响
农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在流转制度开始阶段,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获取了农民的响应,农民开始在政策范围内进行私下流转,这种制度明显缺乏规范性,没有有效地约束流转双方的行为,一旦出现失控的情况,就会导致农民生活、医疗等基本保障出现问题。这种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的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步深化改革,逐步实现供给主导的制度变迁,政府要合理地应用土地资源,通过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等,使土地流转制度更加完善【2】。此外,经济结构改变和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也积极促进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比如,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制度发展、农业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转变、农业人口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村庄空心化逐渐严重,要想全面提升农村土地生产效率,就必须将土地流转到真正的种田者手中,工商企业也需要建设规模化的原料基地,从而可以加速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更好地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分散经营给市场所产生的矛盾问题,积极促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受限问题,进而提升农民收入,使农村发展稳中求进。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可以把原先分散的农田集中到一起进行规模化的经营,然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改造农业种植环境,更好地促进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使农业生产更加集中化,有效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成本,达到规模化建设的效果。如果土地经营中缺乏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也没有实现机械化的改造,必然会导致农业领域难以实现快速发展【3】。
新时期发展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其所主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方面能够实现农业发展规模化转变,更好地促进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风险问题。这是因为大规模的农业人口逐步进入城市中,使城市问题更加突出,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隐性矛盾显现出来,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社会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城市规划协调性的角度出发,当前的农村流转制度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具体分析,其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农民在土地流转后大量进入到城市中谋生活,一方面因为农民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环境,文化、风俗、生活方式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就会导致城市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内部矛盾;另一方面,职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逐步增大,直接冲击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由于有的城市居民原本就会对农民有一定的排斥心理,所以这将会诱发严重的社会矛盾,严重者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2)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总体的生活成本较之城市要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但在进入到城市之后,原本预期会增大自身收入,但预期的收入并未达到要求,会造成生活难以为继,心理方面的落差是难以消除的,诱发心理问题,对社会产生一些怨恨心理,引发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4】。
3)农村剩余人口问题严重、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城乡社保体系所存在的缺陷等,导致了社会发展中的经济风险非常严重,这些问题都会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之后产生,不仅给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在土地流转改革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5】。
1)建立有效的维护保障制度,并且将各项制度措施能够积极落实到实践中。比如,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利用法律手段来保障城市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需要将城乡土地的科学合理应用全部纳入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中,通盘考虑,更好地促进城乡综合性发展,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2)不断地促进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来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要全面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全面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质量,推动社会的全面化发展和进步。
3)全面实现城乡转型的科学性与协调性,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特性,保护城市与农村的根本利益,不能存在损害人民根本利益来发展的情况。此外,还需要将人本的思想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与建设环节,将人本思想融入规划设计中,可以使城乡规划发展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对促进城乡协调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需要在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来实现农业土地产权制度的建设,制定出农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农业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能够积极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