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月,张艳华,王世荣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03001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无细胞性增宽或结节型病变[1]。病变早期出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继而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受损,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笔者采用二参益气补肾胶囊治疗DN 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月1月至2017年6月在山西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87例DN 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 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女23例,男20例;年龄18~70岁,平均(53.74±12.18)岁;病程2~15 年,平均(7.34±2.23)年。对照组女23例,男21 例;年龄18~70 岁,平均(56.34±9.25)岁;病程2~15 年,平均(7.13±2.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Mogensen 分期标准,属于Ⅲ、Ⅳ期[2]。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辨证属气阴两虚夹瘀证。主症: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肢体麻痛;次症:面色白,心烦失眠,口渴喜饮,手足紫暗;舌脉象:舌暗淡、少苔,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无力或脉涩[3]。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③24 h尿蛋白定量<3.5 g,血肌酐<176μmol/L。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肾脏透析等严重并发症者。②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及合并感染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精神病患者或有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诊疗者。
2.1 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降血糖、降血压等治疗。①饮食:糖尿病饮食;肾功能不全者蛋白摄入量在0.6 g/(kg·d)左右;限制钠盐摄入。②血糖:首选胰岛素,避免口服有肾脏损害的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③血压:选择ARB 类降压药,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1 k Pa=7.5 mm Hg)内,老年人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④其他:科普糖尿病知识,严密监测血糖,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疗程为12周。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参益气补肾胶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剂中心,晋药制字AZ20080194,0.4 g/粒),口服,每日2 次,每次4 粒。疗程为12周。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①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
(中医证候评分根据症状程度评为轻度1分,中度2分,3分重度,症状消失0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考《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拟定[2],显效:尿微量白蛋白降至正常或下降1/2以上,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1/2以上,肾功能指标正常;有效:尿微量白蛋白有所下降,但不及显效标准,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不到1/2,肾功能指标正常;无效: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无变化或较治疗前升高,肾功能指标无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痊愈:症状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症状明显改善,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有效:症状有所改善,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4、8周,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g/L,±s)
表1 两组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治疗组 43 1.72±1.21 1.58±1.10 1.48±1.13 0.75±0.46△▲对照组 44 1.69±0.99 1.62±0.97 1.52±0.92 1.18±0.67△
(2)尿微量白蛋白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4、8周,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比较(mg/L,±s)
表2 两组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比较(m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治疗组 43 152.0±46.2 136.0±32.4 123.0±28.1 99.5±21.6△▲对照组 44 146.0±45.9 135.0±30.6 130.0±26.9 118.4±22.5△
(3)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4、8周,两组患者BUN、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两组患者BUN、SCr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指标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BUN(mmol/L)治疗组 43 7.21±3.50 6.98±3.46 6.25±2.94 4.72±2.80△▲对照组 44 6.95±3.43 6.56±3.10 6.29±2.83 5.91±3.14△SCr(μmol/L)治疗组 43 90.66±41.41 81.91±25.11 77.96±24.89 60.17±19.47△▲对照组 44 90.51±35.75 89.21±40.12 88.36±37.60 69.85±20.23△
(4)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素问·奇病论》言:“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以除陈气也。”提出“消渴”病名。《圣济总录》载:“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惫,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可知消渴日久累及肾脏病变。现代中医学者认为,DN 属于消渴下消范畴,是由消渴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病机主要由阴虚燥热逐步发展为气阴两虚,病情日久,气虚、阴虚可致瘀血、湿浊。杨霓芝教授认为,DN 属于中医“消渴肾”,属本虚标实之证,正虚主要为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邪实主要为痰湿、瘀血[5]。刘光珍教授认为,DN 多以下消为主,阴虚燥热逐渐发展为气阴两虚,燥热、血瘀为常见标证[6]。
二参益气补肾胶囊是山西省中医院已故中医肾病专家于家菊主任研制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成药[7]。由冬虫夏草、西洋参、灵芝、丹参组成,方中以冬虫夏草为君,具有补肺益肾之功;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为平补之品;灵芝有补肾气、益精气、利水道之功,丹参为活血化瘀之要药。四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西洋参、灵芝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冬虫夏草可以保护肾小管,减轻系膜增殖硬化,延缓肾小球硬化;丹参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肾功能[8]。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理论,运用二参益气补肾胶囊治疗DN 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切中病机,临床疗效确切。综上所述,二参益气补肾胶囊治疗DN 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表明该药组方合理有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