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生态视角下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语言景观研究

2020-03-06 11:30董书敏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苗语苗寨标牌

张 炼 董书敏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贵州省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主要的少数民族语言有苗语、侗语、水语、彝语等,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语言景观在景区起着异质文化之间相互交往和参照的重要媒介作用,因此,本文将以贵州省少数民族景区语言生态系统中的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将语言景观的文本放入一个特定的语言生态系统中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综述

近几十年来,为解决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众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方案,生态语言学的两种基本研究范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应运而生。1972年,挪威语言学家豪根正式提出“语言生态”概念。语言生态领域以发掘语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关注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进化、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等,力求从客观、整体的视角把握和分析语言学问题,如学者范俊军、肖自辉[1](P197-207)提出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以及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创新等。语言景观研究则是通过分析景观文本中的语言凸显性差异来推测其语言活力及语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语言景观研究最早起源于社会语言学领域。从研究对象来看,早期学者研究海报、横幅、电子显示屏甚至涂鸦等语言标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者开始主张语言景观包括集图像、声音、颜色等非语言符号于一体的多模态语言景观。就研究方法而言,学者多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和数码摄像技术[2]。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其定义、功能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如Landry和Bourhis[3]等学者对语言景观的不同定义,又如对SPEAKING模型的探讨;应用研究主要包括语言政策研究、民族语言研究以及多语研究。斯波斯基(Spolsky)将语言景观研究视为探索和体现城市多语生态、分析当地语言选择时极有价值的方法之一[4]。众多研究发现,多语标牌景观可真实反映出该地区或城市的语言生态环境情况,因此,语言景观研究可以成为语言生态多语研究的新路径。

本文将语言景观定义为公共领域中带有语言文字的标牌,并以此对西江千户苗寨游览干道进行调查。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少数民族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掌握更多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的语言生态状况,更重要的是,调查结果可以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实践、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持语言生态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语言景观有以下分类:根据语言景观中的语言种类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单语和多语语言景观;根据语言景观的发布者分类,可分为官方正式和非官方。本文选取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官方语言景观进行考察。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研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西江千户苗寨语言景观中的语言文字有哪些种类;第二,西江千户苗寨语言景观的语言凸显性状况如何;第三,西江千户苗寨语言景观的功能有哪些。

(三)调查地点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该景区语言生态系统的构成较为多元,在语言景观方面也有相应体现。

(四)数据的获取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观察、拍照和访谈的方法收集语料。数据样本取材集中在西江千户苗寨观光游览车路线沿线,所选路线属于人流量较大的主干道、国内外游客的必游路线。图片拍摄于2019年8月26至29日间,共185张各类标牌照片。

三、调查结果

(一)西江千户苗寨标牌的语言文字使用种类

笔者调查的景区标牌的语言文字使用种类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西江千户苗寨标牌语言使用种类

从语言使用种类来看,西江千户苗寨中,16%的标牌语言为中文单语,仅有27%为双语,而使用多语的比例超过一半。从数据统计可看出,西江千户苗寨多语言使用比例相对较高。整体而言,该景区的语言景观具有多样性,语言使用的种类较丰富。

(二)西江千户苗寨的语言景观凸显性状况

调查过程中,笔者对标牌的语言使用分布、语言凸显性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西江千户苗寨标牌语言使用分布及凸显性

从统计数据来看,景观标牌上使用最多的五种语言中,中文是最凸显的语言,而苗文是最不凸显的。相关景区标识管理条例规定,4A级(含)以上景区的标牌必须同时使用中文、英语和其他两种外语语种。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景区的标牌中所有单语标牌上使用的都是汉语,所有双语或多语标牌上都有汉语和英语,可见汉语为这个区域的优势语言,其次是英语。

从语码的排列顺序和组合形式来看,西江千户苗寨语言景观的凸显性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多语标牌排列位置来看,中文的凸显度第一、英语第二,剩余语种的排列顺序随机。例如:中文和英语同时出现在多语标牌上时,横向标牌的排列中文居最上方,其次是英语;纵向标牌的排列中文的排列位置则在左边。

第二,就标牌字体的大小而言,汉语字体在多语标牌中最为显眼,字体偏大;中英双语标牌上两种文字同等大小。就语言的凸显度和使用来看,中文有明显优势,英语紧随其后。

第三,西江千户苗寨苗语的凸显度不占优势,语言活力有待提高。该景区本身为苗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场所,但苗文的使用仅仅以极少量的苗汉双语和苗汉英三语的形式出现,并未出现与其他任何国际语的搭配,且游览主干道的语言景观中没有一例是少数民族文字。景区内,年纪较大的村民日常交流时使用苗语,但他们与大部分村民和游客进行交流时使用汉语。随着城镇化与商业化不断发展,人口不断迁出,导致苗语使用人口骤减,因而使用苗文的人更少。苗文仅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才使用,这归结于苗族是一个在漫长的历史中流失文字多年的民族,进入20世纪,在国家的扶持下才重新规范苗文,因此使用范围不广。虽然苗语暂不属于濒危语行列,但其语言活力有待提高,尤其是文字。在访谈过程中,部分游客甚至当地苗族居民均表示,如果标牌上的苗语缺少汉语解释,他们并不明白其含义。现实中,很多语言景观只有象征功能而缺少信息功能,而信息功能是语言活力的基本条件,居民并不认识语言本身,也不关注内容和规范性,将影响该语言的使用与活力。

第四,西江千户苗寨的标牌均为官方标牌,使用棕色木制的标牌,文字颜色一律使用显眼的白色。景区大门以及重要出口的地方采用较大的牌坊式标牌,景区内干道上多使用柱状多指向标牌。标牌的造型独具特色,充分展示了苗族文化的元素,如牛角、银饰。

(三)语言景观的功能

1.信息功能

信息功能是语言景观最基本的功能。本研究选取的语言景观的生态状况是生态的、可被接受的,主要表现为各类语言景观上的文字符号等给阅读者提供了最基本的信息,让阅读者能够获取可靠的信息。景区标牌为当地人和游客都提供了语言便利,如景区的农村便民乘车路线标牌全程使用中文,而旅游大巴线路牌采用多语,旨在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便捷。尽管标牌充分结合了当地特色,但也存在一些标牌不尽合理的情况,如景区为了同时呈现多语种,导致标牌华而不实,字体太小而无法看清相关信息,失去其原有功能,语言景观处于非生态、不和谐的状态。

2.文化象征功能

语言景观是随着文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语言景观与时俱进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情,成为一种地方性文化象征,因而被赋予了文化象征功能。西江千户苗寨苗语语言景观构成了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市的重要象征符号,很好地体现出了该地区的语言文化多样性与开放性的特色,如西江千户苗寨属于少数民族文化风景区,为更具民族特色采用了苗族文字。少数民族语言在语言标牌上的能见性是该地区主人身份的一种文化象征,在特定区域使用苗文,并辅以汉语和其他语种对传统技艺和文化进行解读,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语言生态构建功能

语言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语言景观是语言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生态构建功能即通过对语言景观整改使其更科学合理,从而促进语言生态的和谐最终作用于良好社会生态文明的构建。多语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景观是该国、该地区各语言活力水平的标志[3]。宏观层面语言政策影响着景区的语言使用和活力。《贵州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第八条规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从西江千户苗寨语言景观可以看出,汉语、英语的语言活力较高,而苗语的能见度和凸显性、语言活力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空间,导致该地区的语言生态失衡。因此,在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政策的同时,应结合当地实际特色对语言景观进行调整,充分发挥语言景观的生态构建功能,从而实现以语言景观促进语言生态和谐的目标。

四、结语

研究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语言景观,可为贵州旅游景点乃至更多少数民族旅游景区的语言生态发展提供较好的研究思路和资料支持。第一,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区域语言景观的实证数据,可以了解显性政策和隐性政策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达本土身份的认同和广大民众的期望。第二,保持多语生态的平衡。在多语存在的环境,保持语言生态平衡需要强化语言使用的多元性,如此才能保证各语言和睦相处,维持多语共存。今后,西江千户苗寨还将继续发展,人口迁入迁出将愈加频繁,规模将不断扩大,为保持原有语言生态的平衡,有必要重视语言景观的生态状况,构建和谐的多语共存生态,以语言的生态和谐促进整个城镇的生态和谐。

猜你喜欢
苗语苗寨标牌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民居摄影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陡寨苗语音系及其语音特点
西江千户苗寨
苗语汉语互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王芝藕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