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捷,岳 珊
饲料工业是养殖业生产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养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对当前我国饲料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明确指出“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对饲料企业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进行说明(郑微微等,2015)。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饲料企业经营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寻求经营发展路径、提高经济效应成为饲料企业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1.1 饲料原料供需不平衡 当前我国饲料行业在配方方面仍沿用传统的玉米-豆粕模式,随着饲料产量的增加,豆粕、玉米及鱼粉等原料需求也呈现出大幅度增长。随着严查超载效应持续扩大,贸易购销主体积极性欠佳,产地基层售粮进度依旧偏慢,多重因素共振对市场基本面供需形成干扰,区间波动行情仍将延续。北方玉米主产区收割基本结束,种植户存在惜售心理,当前产地新季玉米上市量仍然偏少(余可发,2017)。2019年全球大豆(3389,-14.00,-0.41%)供应宽松格局得到改变,美豆新作产量一降再降,CBOT大豆价格随之上移。国内非洲猪瘟疫情下半年对豆粕消费的影响持续发酵,各区域豆粕现货价格分化加剧。受技术条件、资金及自然资源等方的限制,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小,大宗饲料原料供给仍面临较大的困难。
1.2 行业利润大幅度下降 饲料企业最重要的成本是原料成本,主要包括能量、蛋白类原料等,其中能量在产品成本中占50%左右。近年来,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及各类饲料添加剂价格持续上涨,但从饲料产品销售情况来看,其价格并未有相同幅度的提升。另外,饲料企业的人工费用、电力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长期居高不下,这些都导致饲料行业利润大幅下降。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行业网络平台上几乎都能看到当天各种饲料原料的报价。在饲料原料价格透明化之后,饲料成本变得更为透明,饲料定价可操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产能利用率低,拉高成本。调查显示,中国2018年饲料产量达1.87亿t,其中猪料产量为7549万t,虽然占全球猪料总量的27.7%,但在过去3年来已下降40%。而目前国内饲料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在50%左右,部分企业甚至更低,产能利用率不足,投入高,回报少,成本拉高。业内许多饲料企业的营销手段上趋同性比较大,基本是开个会议,打打促销,降降价,送送礼,虽然账面上销量达成目标,但实际利润甚微,甚至越来越低。
1.3 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饲料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但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弊端。当大企业在饲料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后,往往会引发一大批中小企业的竞相模仿,部分企业在模仿、借鉴过程中忽略了自身企业发展实际,仅学习表面流程化的东西,不仅不会起到较好的效果,而且会导致原有优势丧失。作为一个传统行业,饲料行业近年来开始注重信息化及机械化发展,在具体经营管理中各家企业的侧重点表现出明显不同,有的企业在营销方面做得好,有企业则在市场数据分析方面体现出优势。但总体上中小企业都表现出运营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2.1 提升企业竞争力 饲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客户数量方面,饲料企业往往将客户数量最大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赢得客户群体才能占领市场,在市场竞争的获利结构及获利能力核心环节方面占据优势。首先,在获利机构多元化模式下,企业能对竞争对手产品分流进行抗击,从结构层面最大化锁定目标消费群体,赢得买方竞争力,那么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品牌竞争力也随之提升。企业有客户数量增长,可持续获利也会逐渐趋于稳定,有利于饲料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2 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当前,市场经济呈现出一体化发展趋势,各行各业联系更为紧密,种植业、养殖业及畜产品加工业等与饲料企业息息相关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共存关系逐渐凸显。饲料企业的发展不仅要获得上游供应商的支持,更需要下游经销商的配合。作为饲料企业的源头行业,种植、养殖、畜牧等行业与饲料企业形成良性循环。基于这一市场特点,饲料企业必须加强对经销商、养殖专业户及企业等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管理机构,确保经销商及养殖户致富,而饲料企业也将会逐渐成为当地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新农村建设(王毅,2018)。
2.3 提升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国饲料企业发展呈现出产业链整合的趋势,即由以往单纯的横向发展转变为在产业链条上纵深发展,这是几十年发展成功企业积累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的经验。从当前发展现状看,我国养殖业处于分散状态,整体管理水平处于较低状态,且养殖户技术水平较低,再加上资金薄弱等,抵御风险的能力低,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畜禽产品销售网络,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产业化运作,合理分配利益,提升养殖户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作为企业方可以提供饲料、种苗及疫苗等技术支持,积极回收产品,并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实施统一化销售,增加企业经营利润,赢得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提高市场竞争力。
3.1 饲料企业经济效应分析 以九江市饲料企业经营状况为例,选择该市8个大型饲料企业、8个中型饲料企业及50个小型饲料企业,对该市饲料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3种类型企业固定资产产值率、生产率及盈利情况如表1所示。通常企业投资回报率主要是通过百万元产值在固定资产中的比例反映的,固定资产产值率越高,企业固定资产生产能力利用效果越好。饲料企业的经济效益往往是通过固定资产盈利率反映的(张瑞门,2017)。由表1可以发现,大型饲料企业百万元产值占用固定资产比例最小,其次为中型饲料企业。固定资产产值率对比大型饲料企业占比最高,达到230.36%,小型饲料企业最低,为201.24%。集中反映了大型饲料企业达到的经济效应最高。
从饲料企业流动资金利用情况看,企业规模不同,其流动资金年周转率、流动资金产值率及盈利率也明显不同。如表2所示,大型饲料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率达到9.50%,显著高于中型及小型饲料企业。从流动资金产值率看,大型饲料企业达到955.68%,中型饲料企业仅为675.28%,小型饲料企业为620.50%。另外,从经济效应来看,大型企业在产值利润率及资金利润率方面都显著高于中型饲料企业及小型饲料企业,与中小型饲料企业相比,大型饲料企业呈现出规模经济特点,首先在设备方面投入力度大,能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其次,大型企业接触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与优秀企业合作,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经验,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
表1 九江市各类饲料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 万元/%
表2 九江市各类饲料企业流动资金利用情况分析 万元/%
3.2 提升饲料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3.2.1 提升技术水平 首先,基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提升饲料企业经济效应,首先要注重对技术水平的提升,尽管我国饲料企业门槛低、饲料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饲料企业可以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注重对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加产品附加值。注重提升产能和饲料品质,提高设备稳定性,坚持研发技术水平更高的齿轮式制粒机,通过大量用户使用数据和报告不断修改和提升产品,解决应用中的难题,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企业要加强在技术研发、物力、人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市场建立紧密的联系,关注市场信息,积极与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新技术,针对不同物料设计专业的制粒设备,如专业化猪料制粒机、牛羊料制粒机、水产料制粒机、木屑制粒机、肥料制粒机等,产品覆盖各个领域,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大大提高了饲料企业的经济效益。
3.2.2 加强经营管理 随着农产品加工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饲料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饲料加工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加工形式也根据需求进行多元化改进,为饲料产品内在质量的提升和饲料转化效率的提高提供十分主要的手段。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关注饲料产品生产及销售环节,将产品做好、做大,打好基础,不能盲目扩大规模,注重优秀人才及先进技术的引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发展机制,加强经营管理(Jie Xiao,2017)。饲料企业在饲料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下,以饲料质量安全与市场秩序为重点,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饲料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在做专、做精、创品牌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特色饲料和附加值高的饲料,增强饲料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力。另外,创新现有的饲料企业制度,包括行业协会及企业本身的创新,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保护消费者利益,为饲料企业创建宽松、良性的竞争关系,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2.3 精准市场定位 最后,企业在发展中做好精准定位,分析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拓展饲料生产技术,强化技术实力,在自己擅长、熟悉的链条上实现多样化经营,采用密集化运作方式,抢占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饲料企业应建立专业化技术服务团队,根据客户遇到的实际问题,从品种、营养、管理到猪场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建议。此外,还可以与国内外知名动保企业、高校专家老师及饲料企业、养殖设备公司等关联企业紧密合作、分工协作,及时向客户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养殖新技术、新信息与新理念,帮助客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与时俱进。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饲料企业发展空间也在不断扩大,饲料企业要紧紧抓住市场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迎接挑战,不断转换经营发展理念,理清思路、准确定位,通过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管理模式创新等多种途径为饲料企业经营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动力,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应,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