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寂空幽
——禅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20-03-06 11:44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66590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空灵禅宗景观设计

(山东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266590)

一、“清寂空幽”的禅宗思想寓意以及美学特征

(一)“清寂空幽”的禅宗思想寓意

禅宗理念起源于唐代,就以“心”为本,“悟”为义,既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本心的感悟,追求的是在顿悟中感受空无清寂的审美观。禅宗主要是通过自然间的万物来使人们感知,人们在对自然的感悟中得到对世界的认知,从而是内心得到圆满,使内心和世界融合一体。在“清寂之美”的禅宗哲学思想影响下,“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体现,从而形成中国景观的独特内涵。

“清寂空幽”的理念来源于禅宗思想,其本质就是指内心的清净、空无,保持内心平静、彻见心性、思维修炼、获得智慧的方法,达到物于我一体的境界。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使自然与人平等相处,在空间中使人心得到神慰藉,发展成为一种体悟真理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景观在本质上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让人们体会一种无限性,追求一种“空”的存在,这种意境是中国园林的重要表现。

(二)“清寂空幽”禅境的美学特征

“清寂空幽”思想体现在景观中实质上就是以少胜多,清雅简朴,对平面布局“留白”处理,追求空灵的精神境界,通过寥寥几笔表达出深远幽静的意境,只有简洁到极点,才能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中国古典园林自古追求一种浑然天成的含蓄之美,避免去改造自然。禅宗思想在景观中的运用更加体现了这种自然意境,并且在如今得到了新的发展。中国园林“清寂”、“幽深”的意境表现为写意的自然美和空灵之美。这些通过布局、材料、色彩和空间等因素来实现。因为富含禅意的景观,往往能表现出一种清寂之感,描绘出的是一个空寂、静谧的空间环境。这样的一种空间环境往往引起人们的无限冥想,产生“物”与“我”互融的奇妙意境。

二、“清寂之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营造特点

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手法繁多,想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营造“清寂”场所,就要对现代景观设计中展现出禅宗精神的设计手法,这样才能营造出更具禅宗特点的景观作品。

(一)自然纯粹的材料

材料的自然纯粹是“清寂”禅境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材料的自然纯粹指的是材料保持其本质特点,古朴典雅。在传统建筑及园林中设计师往往采用常砖瓦、山石、竹木、藤条及棉麻等材质,并尽量保持材料的本质,用材料最原始质感与肌理来体现“禅宗”崇尚自然为本性的特点。而现代禅境景观设计师常将传统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材质作为设计元素,以传达出传统园林的意境。如日本根津美术馆入口和入口走廊,设计师采用竖向的竹条纹肌理与室外空间的绿植和地上的黑色碎石对话,不同材质的对比及灯光效果的营造使得该入口甬道营造出了一种神性的视觉享受,使人心灵得到沉淀,将日本传统园林的清幽舒适,淡雅朴素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同材质的交替变换也成为了划分室内外空间的一种设计手段。

(二)景观中适度的尺度和空间的围合度

禅境景观中空间尺度的设计上就不能太空、太大,否则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失去了空间的亲近感,让人们内心得到放空的机会,因此,让人们舒服的空间尺度是非常总要的。一般禅境景观中的设施小品的尺度都是相对狭小和低矮的,而空间的围合性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完全置身于空间之中,毫无顾忌的体会本心,给人以充足的个人空间

(三)空间的主题寓意性

“清寂之美”的禅宗思想是佛教思想的重要表现,在现代景观中展现“清寂”的思想需要具有鲜明的主题寓意性。用隐喻的象征形式表现禅宗的精神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水御堂作品中包涵这一种禅宗思想中的“孤”的思想,这种精神通过景观传达到人的精神世界,而这互通通正是通过隐喻的象征手法表达出来。水御堂的庙宇亦采用象征性的几何造型,卵形池塘象征着再生﹐圆形大殿象征着生生不息的轮回,并且展现建筑材料的本质,这也是安藤设计的标志,还原材料本质不加装饰﹐再次让人们进入纯净的心灵空间,体现“空寂之美”。

三、“清寂空幽”的禅境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自古至今,将“清寂空幽”的禅宗思想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案例数不胜数,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吸取借鉴其设计精华,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做重要基础。“清寂空幽”的思想渗透在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以“清寂”为本,以“空灵”为心,将其运用转化为空间布局形式,只有真正地感悟其内涵,才能将两者充分的交融,达到理想的景观设计效果。

贝律铭设计——苏州博物馆将“清寂之美”的禅宗思想很好的融入景观设计中,苏州博物馆继承了“清寂空幽”禅境营造的精髓,是当代禅意园林景观设计的典型案例。

(一)平面布局

苏州博物馆的景观部分在整体设计手法上以简洁、自然为主,体现曲折悠远之美,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整个布局比较自由,与中国画中的“留白”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周围建筑紧密相连,中央庭院的大片水池空灵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小见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苏州博物馆的整体布局上真正做到了一步一景,简约疏朗,让观赏者随处都可以欣赏到美景,感受空寂之感。

(二)空间形态

苏州博物馆的新馆景观空间形态完美的诠释了“清寂”二字,首先从前后两个庭院看,人们从入口大门进入,此空间面积比较狭小,到达前院空间时空间突然变大,出现在眼前的是空旷的一个院子,满目一个“简”字,院子里面就只有几颗树木和一片细沙铺地,这种空寂之美引起人们广泛探索的欲望,所以前院宛约而舒朗。当人们进入到正门时,空间又开始收缩,人们在门厅里可以稍作休息,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当游客从门厅达到后院时,空间此刻突然放大,使得人们的眼睛一亮,亭榭,水面,树木,小体量的山石等等,空间自然婉约、有实有虚,通过整体空间的疏密、大小对比,在小空间里却有包罗万象之意。

(三)材料与色彩

苏州博物馆的景观以纯粹的材料和单纯的色彩为主,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以及片石材料的假山、小桥、凉亭、竹林等组成;竹林自古以来就是“空”、“幽”的代表,通过竹林的意境,体现内心的静谧之感。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与白墙相呼应,干净而纯粹,体现出一种清寂之美。贝律铭采用的片石假山作为假山材料,使空间变为“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意境,与光线相结合,呈现出清晰的光影效果,使简单的空间变得丰富,利用现代工艺将传统意境营造出来,形成“浓缩”的景观。整个苏州博物馆的色调简单、自然,用最精简的材料表达最大的效果,充满空灵、宁静之美。

苏州博物馆(图片来源:百度)

片石假山(图片来源:百度)

四、“清寂空幽”的禅境在景观设计中的再生

(一)平面——移步意景,简远疏朗

“清寂空幽”的禅宗思想在景观平面上的表现就是“留白”,与山水画的“留白”手法相近,布局疏密有致,中国园林的布景手法就受到诗画的影响深远,中国画以散点透视为主,线条富有美感。正如禅宗提倡的身心是和宇宙融为一体的,体现诗情画意,纯朴、简洁的本质的回归,对事物本来面貌的发现。因此,传统的禅境布局基本采用传统园林的曲径通幽的布局手法。

(二)空间——以小见大,虚实相生

中国园林意境的禅境美感特征表现为自然美和空灵美,而这两种美感的需要营造空间来实现。在古典园中将自然山水的有限空间表达出无限的想象,以方寸之地却能包罗万象,禅境看似玄虚,,让游览者从中感受到一个世界的存在。

“清寂空幽”的思想在景观空间中体现为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只有在景观空间中简洁到极致,才能留给人们极大的空间去思考和体悟。也就是说景观的空间是有限的、空幽的,但人的感悟是无限的,充满真情实感的。而现代景观设计中借鉴这种思想创造了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因此,景观布局十分简单,但蕴含的却十分丰富。

(三)材料及色彩——简约现代,清雅自然

传统的“清寂空幽”的禅境在材料和颜色上的表现是简约质朴,清雅自然,通过的色调以及纯粹的材质营造禅境。简洁纯粹的材料只有与丰富的空间相搭配才能形成意境,因此材料的纯粹和统一是禅境景观设计时必须把握的重要一点。 而对于禅境中的颜色来说,其清雅自然也尤为重要,绿色的植物、木色的栈道、洁白的砂石以及灰色的石块……这些元素的颜色都是从自然中汲取的,单纯统一。景观中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设计,都是在简单中看到丰富,在细微中看到世界,在有限中看到无限。

五、小结

清寂空幽的禅境在现代景观设计的表现为平面布局上的自由,一定程度上的“留白”;空间上的静谧空灵,虚实相生以及表现空间上的静谧空灵,布局上的自由和材料上的回归自然,色彩上的纯粹。用最质朴的方式传递心灵上的宁静与纯粹,真正地实现“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禅境景观。“清寂之美”的禅境景观同时也为现代忙碌人们提供了放空的场所,给人们以心灵的慰籍。

如今,中国的禅宗景观发展依然不是很完善,缺少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我们需要传承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的禅宗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景观,这才是中国式景观的发展之路。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将城市文脉融入到禅境之中,在城市景观中融入当地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种对景观文化的认同,所以只有具有地域文化的景观,我么才会觉得更加亲近,觉得禅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禅文化可以更好的、更加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在拘泥于禅本身的佛学理论,使禅在景观中,禅在生活中,将中国的禅宗景观发展到极致。

猜你喜欢
空灵禅宗景观设计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禅宗软件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灵 山
艾如:暖如一抹秋阳
艾如:暧如一抹秋阳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