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旻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要闻编辑部编辑
吴雄伟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设计研发室副主任兼要闻编辑部主任助理
一个好版面的诞生
好版面需要新闻性。版面制作当天,正是2018年中宣部组织的重大系列报道“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结束浙江的采访、系列报道正式收官之时。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策划在前,大胆以跨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回顾长江经济带12个集中采访点的风采,编辑思想突出,选材编辑精当,版式大气又不失精巧,令人耳目一新。
好版面需要艺术性。主题采访活动历时近一个月,怎样把12个集中采访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一个版面上?我们采用线描淡彩,并对长江进行强化处理,12个细致刻画的地标建筑在长江两岸依次排列,山脉依据中国地形特点从左至右逐渐稀疏,并和地标建筑虚实相生,构成了一幅现代水彩画。同时,将漫画、图片、文字充分结合,提升了版面的视觉冲击力。
好版面需要独特性。主题采访活动在浙江收官,舟山是其中重要一站。这里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桥头堡,让长江实现了“向海”的梦想。因此,我们对舟山重点着墨,并在版面下方配发繁忙的宁波舟山港长图渲染。
好版面需要创新性。我们充分发挥融媒体思想,文字编辑主动与数字编辑沟通,在版面上采用二维码引流,将浙江新闻客户端的报道专题进行呈现,让读者在纸媒上也能感受新媒体的视觉冲击。
大江流日夜,匠心工未央。近10个小时,十几篇稿子的编辑、整合,上百张图片的挑选、制作,几十次版式的大调微调,2018年8月17日凌晨,这个版面终于精彩出炉。
张超《新华每日电讯》总编室副主任
从获奖作品中,我们看到对今后办报实践的三点启示:
首先,报纸正在从单一功能的新闻报道纸,逐渐进化为复合功能的信息展示纸。报纸从过去的单一的“公布”功能,进化出了新的“信息集成展示”功能。必须承认,报纸在信息传播的时效上存在天然短板,但能够集中优势编辑力量,在特定版面空间内,完成对初级信息“原料”的二次、三次乃至多次“深加工”,也正是报纸在新环境下的求生之道。
其次,随着信息展示功能的确立,报纸版面的策划编排已经从一项工艺流程,逐渐成长为一项“艺术创作”。艺术性和精品化成为版面评价的重要标准。从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报纸版面中不难发现,版面作品正在成为一件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平面创作。
第三,如果说,报纸通过“信息集成”和“艺术化展示”重新激活了自己的潜力,那么,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浪潮下,报纸如何打通“沟通其他媒介的渠道”,实现从“传统平面媒介”向“融合矩阵成员”的晋级,这是每一个报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