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晗 上官林建 吴林峰 孙志强
【摘要】为了促进交通运输类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能够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就要相匹配,而专业预警优化措施对提高专业与产业结构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类专业;预警优化
一、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交通运输类专业预警优化原则
(一)产业引领原则
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必须以产业引领为基本原则,分析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采取合适的专业建设预警优化措施,建立适应产业并引领产业的专业结构。同时不同区域的汽车产业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性则决定了不同区域对交通运输类人才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交通运输类专业预警优化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待,必须以产业需求、区域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因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所以应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动态优化。
(二)超前优化原则
交通运输类产业未来的变化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由于交通运输类专业结构包含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多个系统,这些领域学科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必须以超前优化为基本原则,分析专业建设资源分配情况,从培养适应发展的人才出发,在保持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兴专业。
(三)精准交叉原则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跨学科设置交叉专业,根据交通运输类产业发展的现实和需要,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在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面对汽车学科内部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向纵深发展的趋势,积极跨学科设置交通运输类专业,不断拓宽交通运输类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使其适应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交通运输类专业预警优化措施
(一)建立行业、政府、企业、高校为一体的沟通协调共享渠道
根据交通运输类产业的发展方向,交通运输类行业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行业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需依托先进技术,注重行业特色的发展,促使汽车人才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企业对汽车人才的需求同样呈现出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优化应以交通运输类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为主导,适当调整专业建设模式。从发展角度出发,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也必然根据产业结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专业建设优化与产业调整之间建立科学的共享机制。因此,在交通运输类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下,必须从产业引领的层面出发,充分分析本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发展特点,丰富沟通渠道,打造具有明显本校特色,并适应产业发展的交通运输类专业。
(二)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多方联动机制
首先,建议成立由政府人员、产业协会、企业及教育专家等组成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到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工作来,建立交通运输类专业设置评議制度,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其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就业质量反馈等专业建设的检测和评价由行业协会、政府、企业、高校等共同进行,建立基于成果导向、专业评价的多方联动机制,对专业建设进行及时科学的跟踪评价,提高专业调整的前瞻性、先进性及科学性。
(三)建立基于就业跟踪的专业预警机制
首先,成立专门的专业就业预警项目组,通过信息化的数据系统,采集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相关数据,动态监控培养人才的就业情况;其次,通过就业跟踪调查,了解社会需求,定期对主要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加大就业情况、产业需求结构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以专业预警机制的结果为依据,对一些报考率、报到率、就业率相对较低,与产业社会发展不太适应的专业,及时进行优化调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类专业体系,使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交通运输类人才能够满足交通运输类产业调整和市场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永康.中部地区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5.
[2]胡万欣,刘雨露.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分析[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报,2013,10(3):36-38.
【本文系2019年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改项目资助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新工科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创新教学改革研究”(20192425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