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阳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通辽 028000)
内蒙古某民族高校校内21%的学生为蒙授学生。蒙授学生是指由高考录取批次为蒙授文科、蒙授理科招录而来的学生,并就读于该校蒙语授课专业。该高校自2018年开始取消毕业清考制度,改为实行重修制度。重修是指学生初修、补考不及格后,为取得学分重新学习的修课形式[1]。该高校目前实行两种重修方式:组班重修和自学重修。组班重修是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地点,重新学习课程的重修方式。自学重修则是学生自学后直接参加当学期期末考试,以取得重修考核成绩的重修方式。
重修学生情况表(表1)表明,初次实行重修的2017~2018年第2学期报名重修的学生人数最多,蒙授学生报名重修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总体水平;2018~2019年第2学期重修报名总体人数相应较2017~2018年第2学期稍有下降,蒙授学生报名人数无显著下降;2019~2020年第1学期较2018~2019年第1学期重修报名人数(包括蒙授学生报名人数)稍有下降。
表1 重修学生情况
重修通过率情况表(表2)表明,组班重修通过率呈现出在对应学期有所增高的趋势。2018~2019年第2学期较对应的2017~2018年第2学期通过率有所增高,2019~2020年第1学期较2018~2019年第1学期有所增高。相同学期的组班重修通过率高于自学重修。所有蒙授重修,除2019~2020年第1学期的蒙授组班重修外,通过率均低于总体水平。
表2 重修通过率情况 单位:%
首先,蒙授学生的母语为蒙语,汉语是第二语言。来到大学之后,学生所接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虽然同样是由蒙语老师讲授,但仍会有少部分汉语。蒙授学生如果没能尽快掌握汉语或适应双语环境,就会出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其次,该高校招录的蒙授学生学业水平较差。以该校2018年录取分数线为例,本科一批普通文科录取最高542分,最低495分。而本科一批蒙授文科录取最高465分,最低389分。一些蒙授专业中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与汉授同专业普通学生仍有差距,蒙授学生因而产生了学习焦虑。最后,由于近年来蒙授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部分蒙授学生对毕业后的去向抱有悲观心理,便开始“混日子”,既不在乎能否学到知识,也不关心挂科对自己学业的影响[2]。
按照该校重修报名的相关规定,组班重修必须有15人及以上的学生报名才能开班。但某些蒙授专业的科目有重修需求的学生总数少,无法达到开班标准。学生就只有自学重修。但自学重修缺乏教师辅导,学生的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这是自学重修的通过率低于组班重修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两种重修的考核方式有区别。组班重修由教师组织、授课,因此,学生的成绩构成包括出勤和作业等平时成绩。而自学重修由于没有授课环节,考核方式仅为期末考试,及格的难度相对较大。这是自学重修通过率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普遍来自农村、牧区的蒙授学生来说,初次来到城市、大学校园等陌生环境中生活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重要挑战。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同学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汉语交流沟通能力。学校也应在就业方面采取多种多样的促进就业措施,缓解蒙授学生的就业压力。
为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学校可在重点科目适当组织组班重修,而不是只将学生报名人数作为开班标准,尤其是蒙授专业的课程。在切实了解到蒙授学生的学习困难后,学校应按需组织学生组班重修。同时,对学生自学重修的重点科目,学校可适当安排相关专业教师为学生答疑或监督学生自学[3]。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在自学重修中的学习困难问题。
内蒙古某民族高校在实行学分制、取消毕业清考制度后,蒙授学生的重修问题日益凸显。教学管理者必须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解决当下这些问题,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