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未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
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毕业生人数不断攀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指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及就业技巧的宣讲等,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树立正确择业观的一项活动[1]。大学的就业指导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职责之一就是研究就业指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各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也丰富多样,如关于“全程化”[2]“个性化”[3]“体验式”[4]“发展式”[5]和“就业竞争力”等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6]。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林科类院校,设置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是专为学校就业指导教育服务的。本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由学校、学院和班级三级联动、共同开展。具体来说,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横向覆盖所有专业,纵向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从点、线、面上有效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各种指导、培训、教育等。学院开展就业动员大会和各专业就业指导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就业指导谈话、咨询和服务,根据各学院专业特色开展相对应的技能培训等活动。班主任或辅导员为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进行服务和引导。
1.教育课程时间不连续,教育方式单一,课程内容更新慢,专业性不强
本校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主要分布在大一年级和大三下学期,课程时间分布不连续;教育方式多为单向灌输式;使用的教具缺乏视觉感受和生动性。教学大纲由学校自行编排,短期内没有改变。老师教授课程时,内容更新慢或不更新,忽视实践练习和专业案例剖析。同时,学院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专业性弱。
2.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机制不完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本校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和创新创业课程教研室;活动虽有开展,但次数少;教学课时设置不足20课时;无统一的教材和练习册。
3.就业指导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队伍建设不足
从数量上看,本校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教师有15位,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有45位,而学生人数为24 891人,生师比严重不足。从质量上看,教师多为学院行政人员,教育体系和方法不全,科研能力弱,实战经验不足。
4.学生忽视或轻视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很多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教育中就业思路、方法等不切实际,或自以为什么都会;该课程不是专业课,和其他个别课程一样“混”得学分即可;就业指导课在大三下学期只开设4个课时,无法解决所有就业问题。因而,他们容易忽视就业指导教育课。
西南林业大学创新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形成了一个由上至下,贯穿学校、学院、班级、学生、教师的全程化、发展式、体验式、个性化教育综合模式(如图1)。
图1
就业是民生工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就业质量,西南林业大学应优化、整合校内各方力量,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就业指导教育,形成多位一体的全新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最终增强西南林业大学就业指导教育的工作实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