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内瓦听学者批西方反恐“双标”

2020-03-04 05:15赵庭璟刘欣
环球时报 2020-03-04
关键词:双标极端化双重标准

本报赴瑞士特约特派记者 赵庭璟 刘欣

披着“人权”的外衣指责并干扰中国在新疆开展的反恐、去极端化措施,是西方舆论近年来操作涉疆议题的“标配”。是否只有中国遭受这样的无端污蔑?其他国家学者对此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当地时间2日下午,由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喀麦隆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和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承办的“反恐、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来自中国、喀麦隆、斯里兰卡、塞尔维亚等国家的十多名学者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该研讨会去年9月首次在乌鲁木齐举办,今年“移师海外”受到各方关注。多国学者揭批西方在反恐议题上的“双重标准”令身在现场的《环球时报》记者印象深刻。“到底谁对全球的稳定有更大贡献,是美国的轰炸还是中国的建设?”塞尔维亚当代历史研究所所长普雷德拉格·马尔科维奇直言不讳地问道。

5分钟新疆反恐视频令外国学者对暴恐行为激愤

“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这是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蒋端公使和喀麦隆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临时代办阿德伍在致辞时共同提到的观点。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唐献文则在致辞中引用宋代学者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来论证中国人权思想的深刻性源于中华文化深厚的传统底蕴。

嘉宾致辞环节结束后,研讨会现场播放了一段将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浓缩剪辑成5分钟的短视频。《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大多数在场嘉宾都全神贯注地观看。个别西方学者偶尔以肢体语言表现出“漫不经心”,但他们的眼睛几乎从未离开过大屏幕。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视频。”斯里兰卡总统外交关系辅秘、国家安全研究所所长加纳什·科伦伯格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显得很激愤。他表示自己曾到新疆参访过,因此知道以前发生了什么。“无辜百姓在市场内、在火车站里被杀害,甚至包括年龄很小的孩子,这意味着恐怖分子根本不关心其他民众的生命权。中国有权采取必要的步骤来保护人民安全!现在我去新疆,觉得自己可以到任何地方而不用担心遭遇恐怖袭击,这意味着当地人民的生命权已经得到保障。”科伦伯格说。

严谨的法律支撑更能让听众深入理解中国的反恐、去极端化努力。作为知名法学专家,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昌林和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颖分别通过专业的法理考证解答了“中国新疆反恐、去极端化有哪些经验”“其法理基础是什么”等问题。

李昌林在发言中明确表示,中国开展的反恐、去极端化工作是严格按照法律的行动。“不少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行为的表现方式是发表言论。思想不是行动,但言论已见之于外,构成了行为,它超出了宗教教义和言论自由的范畴。”李昌林说,“不存在煽动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言论自由。打着宗教幌子,煽动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所谓宗教也根本不是宗教。”他强调,中国秉持依法治理、平等对待,区别对待、宽严相济,标本兼治、政府担当的原则,依法开展反恐、去极端化工作。反恐、去极端化应当对事不对人。既不能特别针对某一民族、某一地域的人,也不能因行为人属于某一民族、某一地域而不予打击。任何理由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都是不可原谅的。

“恐怖主义本质上是用极端暴力为少数人谋取政治利益,但在形式上是利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族等历史和现实问题、矛盾以及冲突,煽动制造仇恨,以此蛊惑人心,吸引支持者和追随者,催生众多‘独狼式和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伟的发言道出恐怖主义的本质,并直指其根源所在:“国际恐怖主义之所以仍然很猖獗,核心问题主要在于极端主义的广泛传播。打着宗教或民族主义的旗号,或者直接宣扬‘白人至上等种族主义观点,是很多恐怖组织得以生存与扩张的基础。”

“人权的概念被滥用了”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双重标准”是各国嘉宾在本次研讨会上提到最多的一个词语,这反映出在反恐和去极端化议题上,除了中国以外还有相当多的国家遭受过西方不公正的指责。科伦伯格就表示,斯里兰卡的反恐行动曾受到西方舆论的攻击。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找到符合自己国情的方式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在新疆如何采取反恐行动取决于中国的决定,没有人能告诉中国该怎么做,正如没有人能告诉斯里兰卡该怎么做一样”。

“人权的概念被滥用了。”塞尔维亚当代历史研究所所长、社会党副主席普雷德拉格·马尔科维奇在发言时提到,二战后至今,利比亚、阿富汗、叙利亚等国成千上万的平民被杀害,中国记者曾在南斯拉夫被杀害。“是不是只有美国和它的盟友才配有人权?我们需要统一的标准,而不是双重标准。中国已经修建了很多桥梁和大楼,建设速度比历史上任何国家都快。到底谁对全球的稳定有更大贡献,是美国的轰炸还是中国的建设?”

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新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艾尔肯·沙木沙克在发言时阐述了一种最典型的“双重标准”模式:“将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的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视为反恐对象,对那些并未对西方构成威胁又能给西方的‘战略对手造成麻烦的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视而不见,甚至纵容支持恐怖暴行庇护恐怖分子,为他们进行辩护并提供各种支持。”

“双重标准”并不只高悬在政府声明层面,西方舆论场对其运用更为狡猾。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亮在其题为“恐怖主义报道的媒介责任:西方媒体中的新疆形象”的发言中对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每日电讯报》4家西方媒体从2000年到2015年的涉疆暴恐新闻进行概述。“通过研究西方在涉疆恐怖案事件报道中的引用来源就会发现,对于案件情况部分,报道多引用中国政府的声音,但对于事件的评价和定性,却大多引用中国政府反对者的声音。”郑亮表示,西方媒体对新疆选择性、不负责任的报道实际上正在纵容恐怖分子,从而有损于保护人权。

中国学者:把极端暴力行为称为“不同意见”,国际社会反恐难道都是压制不同意见?

各国学者发言结束后,研讨会进入问答环节。一名自称来自某国际人权机构的听众又抛出“12名‘联合国专家去年底致信中国政府,表达对拘押维吾尔人担忧”的相关问题。在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以及郑亮、李昌林等学者均指出其观点荒谬之处后,这位提问者仍然在纠缠,并表示这是所谓“专家”的意见,“所以可信”。

反恐专家李伟主动要求回答这一问题。他连珠质问道:“我不知道这些专家是不是研究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专家,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来过中国,到过新疆。他们听过新疆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吗?西方一些人是不是还想看到新疆的老百姓继续生活在恐惧之中,是不是认为只有这样才是‘保障人权?”面对这一连串问题,上述提问者没有再做出回应。

另一名提问者则质疑中国政府在新疆的反恐和去极端化行动是“为压制不同意见的烟幕弹”。李伟对此回应说,中国历来反对打着反恐旗号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主义”做法。“刚才在5分钟视频里我们看到,民众倒在恐怖分子血淋淋的屠刀之下,他们逛早市时被汽车冲撞,这些都不是什么烟幕弹,而是铁的事实。我们确确实实在反恐。我不能理解的是,把这种极端的暴力行为称为不同意见,那么推而广之,国际社会反恐都是要压制不同意见吗?这从逻辑上就站不住脚。”▲

猜你喜欢
双标极端化双重标准
我的“双标”妈妈
心中的一杆秤
双标等
双标
双重标准惹人嫌
警惕美国总统的“双重标准”
浅议风城油田“去极端化”工作分析与对策
论直觉主义的双重面孔
巧用极端化求解取值范围问题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