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凉市地处黄河中上游泾河流域的核心区域,在加快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做到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实施黄河流域平凉市林草生态扶贫建设项目,以生态林带动经济林,以经济林反补生态林,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双赢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瞄准一个目标。坚持生态与民生统筹推进、绿山与“金山”协调共建,推动全市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新突破,果品产业开发再上新台阶,开创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新局面,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
立足一个优势。平凉市属黄河中上游陇东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是原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最佳适生区和优质苹果生产“黄金地域”,“平凉苹果”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7张国家级名片,“静宁苹果”品牌评估价值达到140.25亿元,连续16年领跑全国苹果价格。目前,全市果园面积达到200万亩,产量突破210万吨,2019年果品总产值达到84亿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建设一个项目。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发改农经〔2017〕140号文件精神,争取实施黄河流域平凉市林草生态扶贫建设项目,通过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规划建设生态防护林1.65万亩、现代果业基地3.52万亩,实施生态湿地修复0.12万亩,国家和省上分别给予3%和1%的贴息,贷款本金及国省补贴后利息利用现代果业基地生产的果品收入偿还。
实施三大工程。一是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平凉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改变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全市人民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开展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造林绿化接力赛,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33.42%。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大,全市目前仍有40万亩坡耕地和50万亩的荒山荒坡处于裸露状态。项目规划以工程造林的方式,坚持项目化、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标准,建设生态防护林1.65万亩,带动全市5年新增林地面积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二是现代果业开发工程。坚持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按照“矮砧大苗、立架密植、水肥一体、生态有机”的现代果业栽培模式,全面运用沃土养根技术、抗旱保墒技术、树形改优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在7县(市、区)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矮化密植苹果基地3.52万亩,集中打造西北地区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三是生态湿地修复工程。通过栽植乔木、灌木和地被,开展节点绿化、水系打造,提升景观效果,形成完整的植物群落,着力改善泾河湿地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林和防护林带3000亩,形成独具特色的泾河沿线生态绿色长廊,有效拓展市民生态休闲空间和城市品味。
建立四项机制。一是地企合作机制。甘肃建投是服务全省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全省产业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平凉市政府与甘肃建投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甘肃建投与市管国有平台公司联合成立甘肃建投惠林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主体。二是市县联动机制。甘肃建投惠林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市级项目公司,在各县(市、区)分别成立全资子公司,具体负责各县(市、区)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各县(市、区)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体开展业务接受市级公司统一安排,贷款资金由市级公司统贷统还。三是带贫增收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项目区内贫困群众在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务工、入股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不仅近距离感受到现代果业发展新模式,学到了现代果园管理新技术,还有务工或分红收入,实现就地稳定增收。四是产业带动机制。甘肃建投在建办现代化果品示范园区时,广泛运用现代果园生产的理念、方式和管理技术,配套建设冷藏、运输、加工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全市苹果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平凉苹果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