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岩
(辽宁省凌源市果蚕技术推广中心,122500)
朝阳市凌源县位于辽宁省最西端,属于半干旱、半干燥气候,年平均气温8.7℃,无霜期130~160天,市境西南部的高山区以及市内密布的低山丘陵,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小气候,为苹果栽培提供了有利条件,苹果也成为该区域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辽宁省凌源市果蚕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山地苹果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现作简要介绍。
栽植行株距4米×2米,主栽品种为寒富,授粉品种为国光和金冠,配置比例为4∶2∶1。
沿等高线挖深0.6~0.8米、宽0.6~0.8米的栽植沟,表土与底土分放,回填时先回表土,分层填入秸秆,然后回土踩实,修好带有宽30厘米、高20厘米土埂的条田,填平栽植沟,灌水沉实。
选择根颈粗≥3厘米、粗度≥2毫米的侧根5条以上、株高≥120厘米的健壮苗木,栽前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然后用1000倍绿亨6号对苗木根系消毒后浸水24小时。
在栽植沟中央按2米株距挖直径40厘米的栽植穴,每穴施磷酸二铵50克,与土混匀。栽植做到“苗扶正、根舒展、土压实、水浇足”,深度以嫁接口与地面平齐为宜,栽后及时定干、覆膜。
树形选择多主枝自然纺锤形,干高80厘米,树高2.5~2.8米,主枝11~13个,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对1~2年生树冬剪时,对中心干延长枝及生长偏弱的主枝进行短截,剪口下第一、二芽枝相向拉平,3年生树中心干延长枝不再短截。其他枝缓放、刻芽、拉枝,缓树势、促花果。对拉枝后背上新梢在长度达20厘米时进行扭梢,以削弱其顶端优势,促进花芽分化。经过5年,树形已基本形成。
(1)生草。果园行间采用自然生草制,树盘及时清耕除草,防止与果树争水、争肥。
(2)秋翻树盘。采用小型旋耕机,旋耙树盘,深15厘米,面积4米2左右,并耙细、整平。
(3)深翻压青。雨季在栽植沟内侧向外挖宽50厘米、深70厘米以上的条形沟,每株填大于40千克的青稞或麦秸等有机物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1)施肥时间。每年分别于5月中下旬、6月中旬和9月下旬施肥,前2次以速效肥为主,9月下旬以农家肥为主,施肥量根据树龄逐年增加。
(2)施肥数量。定植第5年树形基本形成,产量较稳定,施肥量按每亩施纯氮30千克、磷(P2O5)15千克、钾(K2O)30千克,折合成尿素(N含量46.4%)、磷酸二铵(N含量18%、P2O5含量46%)、硫酸钾(K2O含量50%)分别为52、33、60千克。第1次施入氮肥总量的40%、磷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20%,第2次施入氮肥总量的20%、磷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40%,第3次施入氮肥总量的40%、磷肥总量的50%、钾肥总量的40%。
每年坚持春秋2次灌水,生长期根据降雨情况,确定灌水次数。灌水采用穴贮肥水的方法,根据树龄,在距主干0.5~0.8米处挖直径30厘米、深40厘米的灌水穴4~6个,穴内用铡细的玉米秸或麦秸填平,每次每穴灌水4遍,灌水后浅锄树盘,并用土将灌水穴封严。
第4年单株产量控制在7.5~10.0千克,第5年单株产量控制在25.0~30.0千克。
对花芽量按确定的负载量多留10%,其余全部去掉,并使花芽在树冠内分布均匀,对非花顶芽破顶。
采集授粉树或其他果园其他品种的花粉,于盛花期进行人工授粉,或者采用壁蜂授粉。落花后及时疏去授粉不良的小果、畸形果、病果,生理落果后留单果(国光留双果)。
定果后及时进行套袋,套袋时避免果袋与果实阳面靠实,以防日烧。9月末根据温度及光照情况,于10:00前或15:00后,先摘去外层袋,3~5天后再摘去内层袋。摘袋后果实迅速着色,及时摘去挡光叶片,并适时转果,确保果实着色均匀,摘袋15天以上即可采收。
凌源市苹果主要病害有苹果树腐烂病和早期落叶病,主要虫害有食心虫、红蜘蛛、卷叶蛾等。首先要控产、壮树,提高树体抗病性。其次,萌芽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全园喷施,清理果园。病害严重的果园喷施戊唑醇、甲基硫菌灵等,剪锯口、枝杈等部位要重点喷施。发现腐烂病病斑要及时刮除,确保刮至健康组织,并涂抹甲基硫菌灵。对于早期落叶病根据降雨以及发病情况而定,一般从落花后15天开始,每间隔15~20天喷药1次,共3~5次,可选用40%福星乳油4000~6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对于虫害除做好清园工作外,根据其发生情况适时防治,可选用快杀5分钟、螨克等药剂。
1~4年生树,于10月20日前后对主干、主枝中下部涂白,并对主干绑草把,5年生及5年生以上树仅涂白即可。
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在凌源市山区苹果园应用以上栽培技术,可实现3年见花、5年丰产,亩产达到1830千克,亩经济效益达4300元,为凌源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脱贫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