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张秀芹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能够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意义,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网络平台和财务软件的建设和应用,通过融合内外部信息搭建事业单位数据资源库,对相关财务业务数据信息深入挖掘,发挥数据资产化的作用,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类型复杂以及经费来源无偿性等特点,这对政策落地、财政资金收支、国有资产监管、预算编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信息化、共享化数据库,规范业务处理流程,统筹协调关联事业单位间、事业单位内部信息质量不均衡的问题,增强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以此来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积极应对目前事业单位中信息管理水平偏低、预算管理偏差较大、内控制度不完善等财务管理弊端,全面把握财政资金来源、去向,将国有资产监管政策借助大数据技术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业务流程内,从根源上规避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的发生。
1.加大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的需求是一样的,需要各单位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鼓励和促进大数据技术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广泛和深入应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有详细的顶层设计,需要管理层和广大员工的清醒认识和大力支持,详细梳理单位信息化应用业务场景,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和利用。通过强化财务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单位费用、资金收支及预算执行等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将风险预警机制嵌套在信息系统中,自动化管控和防范相关业务财务风险,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控。近年来事业单位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调整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的与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出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更为紧迫,财务内控制度及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一整套全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并将相关财务和业务活动纳入信息化管控流程,实现业务和财务的自动控制,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全面分析单位相关业务和财务情况,强化财务对业务的监管,为事业单位业务开展提供技术手段。
3.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能力,促进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多数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不高,预算数据与执行结果间存在较大的误差,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顶层设计的信息平台自上而下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通过大数据技术将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有机与事业单位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从而在满足政策制度落地的同时,实现对预算精准管控的需求,为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4.深入挖掘财务信息,构建事业单位大数据中心。将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能够统一分析和挖掘繁杂的数据信息,并从中找出普适性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划。通过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收集并存储大量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业务数据进行同比、环比分析,深入挖掘数据潜在的信息价值,建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以此来动态调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为领导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5.构建信息共享系统,充分保证数据安全。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通过构建信息共享系统平台,消除信息孤岛的现状,使事业单位能够进一步整合和分析相关行业数据和财务管理信息,有效降低沟通成本,高效协调事业单位内部数据信息。通过搭建共享系统实现对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全面促进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随着数据管理的资源化发展,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职能部门对数据和信息安全更应高度重视,在不断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的同时,深化对“财务+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员工道德素质,并根据岗位职能对机密数据进行系统权限设置,在充分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营的同时,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深入挖掘财务信息的价值,构建信息共享系统平台,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