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朱 姝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关系、信用方式已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形式。所谓信用管理就是企业为了增强信用能力,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一整套业务方案、政策以及为此建立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它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相互融合的一个领域。应收账款是企业因资金回收滞后于产品支付所形成的衍生产物。企业能否有效地管理应收账款,把应收账款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水平和最终盈利能力。要想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防范和控制,规避信用风险。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商业信用交易方式已普遍运用。但由于建筑工程具有生产周期长、投资额大、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在生产经营中,很容易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款的拖欠,给企业造成财务损失,甚至带来经营风险。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部分区域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失信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只注重销售额,在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上抱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因应收账款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后续管理成本和资金压力。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缺乏对市场风险的认知,业务人员签订合同时,没有对客户进行有效的信用分析,无法做出客观、真实的资信评价,极易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被应收账款大量占据,甚至出现坏账、呆账,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回转,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持续发展。(2)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面临的客户复杂多样,故合同在信用销售中至关重要。部分企业合同中的信用条款、结算条款、履约条款等规范不够明确,缺乏完善的合同审核制度,业务部门在合同签订环节,很少和财务部门衔接,履约效率偏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和规模。在日常工作中偏重于销售业绩,在员工绩效考核中缺乏对应收账款回收款的考核,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和数额控制落实不足,甚至出现应收账款无人追查的现象。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顺畅、责任划分不清,缺乏规范有序的应收账款管理程序和沟通,未及时有效的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追踪管理,形成后期追款责任不明确,影响企业资金的稳定性。
针对应收账款信用风险问题,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第一,要提高员工理性思维和诚信意识,让健康的风险文化成为员工的职业信念和工作习惯。第二,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第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谋求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均衡发展。第四,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对赊销行为进行综合评估,以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系数。
企业要把客户的信用等级作为是否进行赊销以及确定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的依据。通过收集客户的基本信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来全面评价客户信用状态,尽可能规避应收账款信用风险。企业可通过对客户的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了解客户的流动性和营运资本比率、债务管理和支付比率以及盈利能力等指标。同时运用5C评价系统,结合客户税务信用等级和银行资信证明等对客户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再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赊销额度和信用期限,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条件,把累计赊销额控制在企业所能接受的风险范围之内。
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财务人员的责任和分工,严格考核。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业务部门科学严谨的进行合同管理,跟踪应收账款的催收,妥善保存催收记录。财务部门及时整理收款信息和应收账款信息,定期进行情况反馈;建立以账龄控制为核心的应收账款回收监控系统,识别重点客户,强化对长期欠款的催收和处理,尝试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从而减少坏账损失,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对于逾期欠款,催收措施无效的客户,可以采取风险转移,即让售,以较低的价格收取资金,将坏账风险转嫁给金额机构。
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无需通过信用政策提高销量。遵循“供给侧”原则,用优质的服务打动消费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减少企业应收账款,从根本上防范应收账款信用风险。
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准确把握和降低信用风险,确保资产安全,是企业一项复杂又长期的任务,需要各部门、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只有增加信用风险意识,加强信用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坏账发生的概率,保证企业资金流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