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琤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体系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为有效根除医疗问题,我国开启新一轮的医疗改革。在国家的推动下,各家医院都在积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但受诸多因素限制,未达到预期目标。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以至于医院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水平进行研究,以供参考与借鉴。
目前为止,在分配医院护理人员时仍使用较为落后的标准。该标准将护理人员和病床数的比例确定为2:5,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早年间护理人员只需遵照医嘱完成相关护理工作,然而当前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护理工作,还需要疏导患者情绪、宣传健康知识。倘若继续执行落后标准,不仅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压力,还会大幅度降低服务质量。长此以往,医患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现阶段,不少医院的护理人员人数不足,现有护理人员并未全部从事临床工作,那么就会造成工作量激增。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身体健康会受到损害,以至于一些护理人员提出离职。另外,护理人员无暇顾及患者情绪,加剧了紧张局面。再加上一些断章取义、错误引导的报道,无疑让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在社会舆论影响下,不少护理人员离开了工作岗位。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时间的积累。书本中只能传授基本理论,仍需护理人员通过临床增长经验、提升技能。据相关报道,当前护理队伍中四十岁以上人员占比15%,四十岁以下护理人员占主导。虽然说年轻人有创新力,但缺乏丰富的护理经验,以至于岗位契合度不足。
学历是衡量医院护理队伍实力的重要指标,国外医院的护士队伍中有一半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反观我国,这个比例适中停留在30%。学历偏低的护理人员,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服务能力,都会有所欠缺。学历高的护理人员,大多走上科研道路,并不会往临床护理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现阶段医院护理队伍中高学历人才较为匮乏,不利于医疗护理水平的提升。
现阶段医疗体系中普遍存在岗位界限不清的情况,与此同时,辅助系统建设不完善,以至于护理人员需做额外的工作。有学者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全院护理人员每天需要花费1142分钟取药,需要花费1904分钟运送标本和床底通知,需要花费762分钟整理物品,需要花费2285分钟完成检查治疗,需要花费381分钟送修设备,需要花费381分钟完成患者的出入院审批。由此可见,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医院要主动参与到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优化工作中,给医疗改革部门提出建议,推动参照标准的更新。建议能否被采纳,关键在于是否基于实际状况。这就需要医院对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精准调查,以获取相关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制定优化建议。在中央及医院共同努力下,让配置标准贴合实际需要。(2)扩大人员聘用范围。医院要调整选聘机制,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招聘工作要公开透明,接受政府及社会监督。根据医院情况确定招聘人数,给各科室配足人手,确保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对现有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将岗位匹配度较低的人员淘汰。这样做可显著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实力,继而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3)有力推进再教育工作。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医院要加大护理人员培养力度,这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医院需准确把握现有人员的情况,以此确定培养方案。依靠调查问卷及测评来衡量护理人员的专业性,给表现优异者提供深造机会,对于其余人员,采取集中教育。通过教育,有一些员工的进步较为明显,医院要将其列入深造名单。通过此举,能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医院经久不衰的秘诀。(4)优化人员配置结构。医院要着手人员配置结构优化工作,以此激发护理人员的热情与潜能。每个护理人员擅长的领域不同,医院要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分配。综合考量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尽力将护理人员安排在满意的岗位,这样做可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5)合理安排护理班次。高负荷工作会让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不仅会让护理人员失去工作信心,还会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无论是哪点,都会对护理质量造成不小影响,因此需要医院合理安排班次,以扭转这个局面。医院可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让系统进行排班,让护理人员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
在新时期下,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这无疑对医院提出了挑战。医院要想满足人们需求,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想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医院调整选聘策略、推进教育工作、优化配置结构、合理安排班次、搭建辅助系统。此外,医院要积极参与到配置标准更新工作中,推动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