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探究

2020-03-04 09:15丁双双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丁双双 杜 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即“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同时,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激发生态旅游建设热情、创新生态资源禀赋,加快生态产业发展,切实以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生态旅游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而乡村生态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

其可借鉴的具体形式有:

结合乡村旅游产品

重视参与性体验,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春观花鸟、夏泳吃鱼、秋摘硕果、冬品腊味”等农间劳作体验旅游产品项目,同时融合播种、收割、砸板栗、摘花椒、采野菜等乡村劳作体验形式,让游客从体验四季乡村的角度感受乡村旅游风情,从“乡趣”“农乐”的角度丰富乡村劳作体验旅游项目。

结合养生旅游产品

以生态为基准,养生为主题,以美丽乡村为载体,面向百里范围内的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特色乡村养生旅游产品,树立乡村养生品牌形象,打造全生态、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养生”旅游项目。

结合文化旅游产品

以乡村文化为背景,在旅游开发中应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景区,以文化旅游项目与生态旅游项目互补。

结合夜间旅游项目

一方面通过夜景观烘托夜旅游氛围,为周末夜经济提供氛围支撑。另一方面将特色休闲农业旅游活动与夜旅游进行完美衔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夜旅游项目,如夜光田等。同时,充分依托生态优势,为旅游者提供山林夜旅游活动场地,从不同个角度打造夜旅游的“山夜”、“水夜”“乡夜”等夜旅游子品牌。

结合体育旅游项目

以生态资源本底为依托,借助交通优势,打造骑行绿道、实践拓展基地等体育旅游项目,借助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体育产业,举办乡村体育运动会、骑行比赛等娱乐户外互动活动。

结合研学旅游项目

以“识——农作物,辩——农耕用具器物,学——史记故事,研——乡野文化”为发展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普旅游产品,以满足区域城市日益膨胀的研学旅游群体。

结合休闲农庄旅游项目

打造休闲农庄,让游客品味原生态、原滋味,享受休闲时光。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乡村生态旅游建设的现状

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生态旅游多为政府和企业主导,乡镇社区、农户及其他旅游利益相关者往往是被动承受对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甚至空缺使得发展生态旅游、培养成熟的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基本的道路设施、路牌指示都相对缺乏与落后,以至于许多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设。

乡村主体意识与环保意识的淡薄、素质欠缺

在治理主体地位上,乡村人民相对“佛系”,忽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导致乡村生态旅游建设难以落实。乡村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村民环保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管理、种植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

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

宣传力度关系到此村庄的生态旅游项目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性步骤。而在当下,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严重制约了乡村生态旅游建设。

乡村生态旅游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有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就达到约25亿人次,同比增长16%,约占全国国内游客的半壁江山,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27.3%,超过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30%,乡村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而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关键所在,能够协调农村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要性

1.有利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2.有利于增加村民收入。

3.有利于实现“民主管理”的目标。

4.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5.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以及提高村民素质。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乡村生态旅游建设的可行性

“从我国生态现代化发展趋势来看,乡村处于核心位置,只有实现乡村生态现代化,才能推动中国的生态现代化。”统计显示,2018年,仅森林旅游一项,游客量就达到16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人数的30%,创造社会综合产值大约1.5万亿元,可见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不仅利于生态现代化,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进入新时代,乡村生态旅游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迫切,渴望享受森林、草原、江河等风景,追求绿色生活方式,享受独特的乡村生态文化,这意味着生态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已建立的1.18万处自然保护地,占到国土陆域面积的18%。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这些都为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也为开展生态旅游创造了难得的契机。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乡村生态旅游建设的行动策略——以重庆市开州区赵家镇南山村为例

南山村以发展水果种植业为主,相关产业为辅,已发展李子2500亩,柑橘1800亩。该村不但致力于改造改良杂交水果,建成标准化柑橘果园与李子果园,还着力于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完善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问题,构建产业品牌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多彩南山,李花人家”。南山村以“三改四定五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成效。

硬件设施实行“三改”

1.改善人居环境。该村实施农户外立面改造近10000平方米,完成农户卫生厕所改造107户,新建公共卫生厕所3座,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干道垃圾桶56个、入户垃圾桶150个,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改善基础设施。该村完成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投资1400余万元的南山旅游环线正在推进,建设生产生活观光楼梯便道超过15公里,基础设施的完善实质性地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

3.改善治理模式。该村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探索实施“七长治理”模式(村长、片长、社长、点长、路长、河长、家长),对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进行有效管理。

软件方面落实“四定”

1.支委定责。该村进一步细化党务、村务内容、旅游发展职责,分别明确1名委员包干负责,年度排名倒数的,扣罚其考核奖励总额的10%,明确了生态旅游建设的权责。

2.党员定户。该村明确每名党员固定联系4-9户群众,统筹做好旅游政策宣传、矛盾化解、代办手续等工作,为生态旅游深入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公章定点。该村设立“服务群众用章登记簿”,将公章集中统一放在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大厅,极大地便利了生态旅游相关事宜的处理。

4.任务定向。该村统一制作“在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包户”公示牌,随时提醒党员记住包户对象、岗位职责、任务清单,倒逼党员在乡村振兴的生态旅游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综合能力达到“五强”

1.增强党支部领导能力。

2.增强村民参与能力。

3.增强干部依纪依法办事能力。

4.增强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5.增强农村文化引领能力。

结语

加强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是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此外,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是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建设的关键举措。如南山村利用水果产业:李子,以此为切入点,保护耕地,产业化种植李子,发展农家乐,搭建优质赏花(李花)区,从而建设一个“李子文化经济村”,用特产水果带动生态旅游,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村致富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