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锋(江苏省南通市城南小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趣味性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将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学的空间,并教导学生掌握高效的自学方法,为学生之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教师要加强课堂情境的创设,以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苏科版上册教材讲解中,学生初次接触到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巧妙引入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认识计算机设备的讲解中,教师以具体的设备展开阐述,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例如,在鼠标输入设备的分析中,首先向学生展示鼠标的形状,从理论层次对相关键位的功能进行讲解,左键确认、右键选择、滑轮滚动等。再以示范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其作用,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以亲身操作来熟练地掌握鼠标运用方法。然后,教师以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以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主动展开教材内容的学习。比如,教师借助学生对动画片的喜爱,向学生提出“动画片是多个图片拼接起来的,还是其他?”等探究性问题,引入画图、视频制作等工具,引领学生逐步思考和分析,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教师要增加信息技术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画图工具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创设制作贺卡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主动绘画贺卡的封面,从不断学习和探究中制作丰富多样的图画,并将其打印出来,引领学生认知信息技术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推动学生将自身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自主学习,教师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导自学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点,以精讲的方式引领学生钻研教材内容,而不是停留在知识表面。
比如,在苏科版下册《word工具的运用》中,表格制作、图片插入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师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从繁杂的操作过程中抓住中心,形成详细的操作步骤,引领学生从不断实践中提升自身操作能力。
明确表格的数量是制作的首要环节,在插入选项中选择表格横向、纵向格子的数量,完成表格的添加目标。若表格临时出现变动,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从不断地尝试中理解删除该行单元格、该列单元格等概念,促进学生从自主分析中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然后,教师引领学生按照表格制作的学习方法开展图片插入的学习,以举一反三的方式思考各个环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图片插入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如图片过大、多个图片不齐等,从合作学习中学会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形成高效的信息技术知识自学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节中,教师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小学课堂的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