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宁夏道地中药材区域品牌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竞争能力

2020-03-04 04:20张志励
光明中医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宁夏

张志励 张 勋

宁夏发展中药材产业资源优势雄厚,在特色产业和乡村产业发展的地位十分重要。打造宁夏“西部药谷”轮廓日渐清晰,借中医药“抗疫”胜利的契机,提升宁夏道地中药材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中药生态产业已形成社会共识。

笔者以中医药人的视角,从宁夏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宁夏打造道地中药材区域品牌及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竞争能力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商榷。

1 宁夏发展中药产业的资源优势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三大板块,版图上包含了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等类型多样的地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中药资源。

据《宁夏植物志》(2007年版)记载,宁夏境内共分布植物1909种,分属于130科645属[1]。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宁夏(试点)(自治区普查办)初步统计,全区19个试点(市、县、区)采集植物资源1264种(其中药用植物约800余种),全国药用植物重点调查497种常用中药,宁夏有190种,占全国重点调查品种的38.2%[2]。其中较重要的有枸杞子(Fructus Lycii)、甘草(Radix glycyrrhizae)、麻黄(Herba ephedrae)、银柴胡(Radices stellariae)、小茴香(Fructus Foeniculi)、杏仁(Bitter Apricot Seed)、桃仁(Semen persicae)、柴胡(Radixbupleuri)、锁阳(Herba cynomor)、秦艽(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党参(Radix codonopsis)、黄芪(Radix astragali)、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苦豆子(All-grass of Foxtail-like Sophora)(不直接入药)、全蝎(Scorpio)等。此外非重点品种菟丝子(Semen Cuscutae)的产量占到了全国的2/3以上,地骨皮(Cortex lycii)、白蒺藜(Fructus tribuli)等产量也较大。

宁夏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天然药库”和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2000年和2010年,宁夏就被认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宁夏)中药材基地”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宁夏)基地”,中药资源优势显著。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宁夏已基本形成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风沙区、南部六盘山区3个特色道地中药材产业带,甘草、黄芪、银柴胡等8个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截止2019年,宁夏中药材种植面积190余万亩,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近123亿元[含枸杞子(Fructus Lycii)、桃仁(Semen persicae)、苦杏仁(Bitter Apricot Seed)]。

宁夏的药材资源丰富,其悠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中药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确定了枸杞、甘草、银柴胡等为重点发展的道地药材。充分利用好本地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生产,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对开拓农业特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 宁夏中药产业现状和特色

2.1 野生药用资源现状宁夏野生药用资源的特点呈集中分布,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测算结果显示,其中蕴藏量较大的品种为甘草、苦杏仁、桃仁、苦豆子、银柴胡、蒺藜、狼毒、芦根、地榆、沙棘、酸枣仁等。

2.2 栽培药用资源现状2019年,宁夏种植药材种植面积达74万亩(不包括枸杞子和杏仁、桃仁),栽培药材达38种,中药材总产量约10万吨,产值15亿。全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饮片加工能力达到500吨以上的有12家,中药材饮片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加工总产值约5亿元。其中,平罗菟丝子、同心银柴胡、盐池甘草、海原小茴香、六盘山黄芪、秦艽等6种药材是国内市场公认的道地药材。同心县银柴胡是我国唯一产区;盐池高沙窝甘草种子交易量占到全国一半以上;海原小茴香产量占全国产量一半;平罗菟丝子(含惠农区、贺兰县、兴庆区)产量占全国2/3;彭阳县杏仁、桃仁年加工量5000吨,是国内主要产地之一;全区黄芪面积近10万亩,是全国主要的黄芪生产基地;盐池甘草、海源小茴香、六盘山黄芪、秦艽、同心银柴胡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彭阳苦杏仁和膜荚黄芪、平罗菟丝子正在申请之中;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产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中南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3 支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品种宁夏枸杞、甘草、菟丝子、麻黄、银柴胡、黄芪、柴胡、秦艽、小茴香、苦杏仁等重点药材品种品质上佳,功效优良,为宁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①枸杞被世人誉为宁夏“五宝”之首,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滋补品,也是食品工业中的优质原料药。宁夏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环境,更使中宁枸杞充分饱含有机营养物质,成为“甘美异于他处”的独特产品。中宁枸杞走过了500多年的光辉岁月,是全国公认的品牌,中宁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枸杞之乡”,是其他省区无法取代的。②甘草被赞为“药中之王”,可解百药毒、调和诸药。盐池产的甘草以皮细、色红、黏性足、味纯甜的特点名扬中外,是宁夏五宝中的“黄宝”,1995年盐池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甘草之乡”。③麻黄为发散风寒药,在伤寒杂病论中是治疗伤寒的良药,其性温,味辛、微苦,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盐池是宁夏唯一的种植县区,种植面积达3511亩,年产量近千吨。④菟丝子以色灰黄、颗粒饱满、无杂质者为佳,味辛、甘,性平,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等功效。素有“西部无闲草”的宁夏平罗县,利用其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成为菟丝子大面积种植区。⑤银柴胡是宁夏道地中药材,被列入“全国中药材共建共享联盟原料采购名录”,成为全国唯一主产区。素以皮细、色浅黄、条粗壮、分枝少等特点受到各地欢迎,药材形成需要数年至数十年时间。近年来,宁夏进行了银柴胡的野变家种试验工作,主要栽培于固原、西吉、隆德、彭阳等地域。⑥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功效,能加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推迟细胞老化。六盘山黄芪是固原市隆德县特产,依托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品质优良,已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之宝。⑦柴胡具有疏风散热、疏肝升阳、镇痛、抗菌、抗病毒及降血糖、降血压、减慢心率等作用,是治疗感冒发热、肝炎、胸肋胀痛之良药,其显著的生理活性与药理作用不断被临床所证实。宁夏六盘山种植柴胡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和种植技术,柴胡种植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⑧秦艽为多年生草本,以根作罗纹相交、长大黄白者为佳,有降压、抗炎、镇痛及减慢心率等作用,是固原市隆德县特产。六盘山环境土壤适宜种植出优质秦艽,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为“六盘山秦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⑨小茴香果实可作香料可入药,味辛,性温,有祛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能。海原县西安镇具有悠久的小茴香种植历史,这里的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小茴香以颗粒均匀、质地饱满、色泽鲜绿、气味芳香浓郁而著称。⑩苦杏仁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具有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的作用。杏仁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还有钙、磷、铁、硒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E、C、B1、B2、B5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宁夏彭阳县是西北地区杏仁资源大县,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仁用杏之乡”称号。

2.4 中药材产业在后精准扶贫时代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宁夏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将“脱贫富民”作为宁夏三大战略之一,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道地药材生产大多分布在贫困地区,是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对促进脱贫攻坚至关重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提升质量效益,带动农民增收,是确保2020年实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据调查,宁夏中药材产业共为9万多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仅同心县银柴胡就为马高庄、田老庄、张家源、豫旺、下马关5个乡镇1.2万个农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彭阳县城阳、孟塬、冯庄等乡镇,中药材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20%;隆德县联财镇赵楼村,43%的耕地种植中药材,55%劳动力经营中药材,近一半的收入来自于中药材产业,成为名符其实的“黄芪村”;西吉县新营乡洞子沟村种植中药材,当年种植黄芪面积近500亩,亩产值达1500元以上。为进一步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宁夏政协连续多年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科技厅作为牵头部门,组织实施了“22842”创新工程,建设好2个药用植物园、2个研究所、8个生态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4个产业园区、2个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竞争能力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宁夏不仅是西北道地中药材重要产地之一,也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之一,但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队伍中的后起之秀,宁夏中药材产业还存在短板。笔者认为,要想成功打造宁夏道地中药材区域品牌,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竞争能力,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种源混乱 种质不高宁夏中药材种子(种苗)尚未形成独立产业,品质退化严重,种质资源一直是制约中药材生产的“瓶颈”,并且处于“三无”状态—没有国家标准,基本没有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审定处于空白,其审定由不懂中医药的农业部门主管,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工作涉及的规章制度几乎空白。要想改变现状,需要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①要深入开展研究,确定影响种子成熟、产量、败育等关键条件因素,为宁夏中部干旱带,中药材人工规模化栽培提供质优、丰富、价廉的道地性种质资源。②要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提升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种子(种苗)标准,建立完善原产地贮藏与加工技术标准体系,发展中药材精准作业、生态种植、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等技术,提升中药材基地现代化生产水平与标准化建设水平。③要以种质资源收集、中药材采集、组织培养扩繁、多部位多样化利用、深加工提取利用等为主要技术突破口,在有效借鉴现有开发利用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开发相关健康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才能大力提升宁夏中药材种质水平。

3.2 错误种植 破坏药性中药材尤其是道地药材,对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产区的同种药材,其品质、药效都会不同。如生地黄,在河南温县种的,外形肥实内呈菊花心,引种到外地,则外形干瘦内里虚空,完全不像同一种东西;再如黄芪,都在黄河以北种植,引种到黄河以南后,鞭竿芪变成了鸡爪芪,药材性状和有效成分也发生了改变。中药材最讲究道地性,南药北种、北药南种,不仅破坏了中药材的道地属性,还使很多药材的属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成分含量与道地药材和野生品种产生了巨大差异,药材质量根本达不到药典标准,大大降低了中药的治病效果,就算名医名方也不能药到病除,致使人们对中医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如今中药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膨大剂、壮根灵等,危害巨大,虽然提高了药农的经济效益,却降低了中药材的品质和功效,甚至变药为毒,使历代传承的中医药学智慧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让中医药的价值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人工种植中药材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确保药材品质、道地属性以及安全性不被破坏,才能真正为人类所用,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3.3 结构单一 人才匮乏中医药不断走向现代化、国际化,促使中医药边缘人才颇具匮乏。中药栽培是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和质量控制标准化的源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药材生产基地因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不能按计划完成中药材的种植任务。随着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GAP标准)的实施,我国将需要大量的中药材栽培专业人才。国家“十五”计划已将现代化中药列入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这就意味着将来会更加急需具备现代化中药操作程序的中医药人才,能很快适应不同工作岗位。中医药人才政策体系不配套,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医药专业培养体系尽管有其合理性并一直保持至今,但从市场对中医药人才需求的角度看,还存在着教学培养结构单一、思维方式僵化、创造性不足等问题,很难满足中医药市场对懂管理、懂营销且能够将中西医、中西药相结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正是这样的人才肩负着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使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需要一大批既懂中医药知识又通外语、包装、营销、管理、金融、法律、计算机等各类知识;既懂研究开发又具备生产经营才能;既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药审制度、药品管理法规又掌握国际中医药研究开发动态;既具有较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开阔的撷取中医药科技信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从世界医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看,中医药发展有着潜在的产业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大力发展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既能够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竞争能力,又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3.4 品质优良 销路不畅①市场混乱,劣品畅销。受中药材商品价格的影响,中药材市场普遍存在伪劣中药材销路顺畅,优质中药材反而滞销的不正常现象。购买劣质中药材的多为一些药厂及中小医院、诊所,他们专门购买质劣价低的中药材,认为“只要不是伪品,质量再次,也不算假药”,从而造成市场混乱,劣品畅销,优品滞销。真正品质优良、质量上乘的道地药材却因为不正常的市场竞争,导致价格低廉、销路不畅,没有形成优质优价,最终迫使良性循环难以为继。只有严格中药材质量标准,严厉打击中药材市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炮制不规范等现象,确保中药材质量、品质过硬,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提升道地中药材品牌知名度,打造中药材区域品牌。②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当前,大部分中药材产业链条短,产品以原材料销售为主,且企业与产业之间链接松散。产销脱节,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中药材产业模式不成熟,严重制约了道地中药材的发展。

3.5 质高价廉 药农受伤①盲目种植、跟风种植、信息不对称。很多药农都会问:“我们种植好中药材你们收购吗?”或者说:“我们出土地,你们指定种植并负责收购。”造成这种局面,一是因为种植信息不对称,药农没有种植信心和底气,二是因为药农担心辛苦种植出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却没有销路,最终赔本。②中药材种植成本增加,疯涨的价格没有转化为药农收益。大量投资者捕捉到当前经济形势与中药材市场的前景,瞄准了中药材这个新的投资途径并进行炒作,牟取暴利,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经销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中药材产品价格一路上涨,而药农却得不到相应的收益。③药农需要政府扶持鼓励和稳定市场价格。有些药材生长周期长,如三七,生长周期3~7年,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有些药材必须靠人工采摘,钱少活累没人干,遇上自然灾害,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在市场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如能采取扶持政策,提高收购价格和人工采摘费,必能增加药农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市场供应稳定,避免价格波动过大。

3.6 缺少好的龙头交易平台当前,宁夏上规模的药材交易平台少,零星分散,加工企业实力小,带动能力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导致中药材产业做不大,龙头企业做不强。随着经济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购销市场也十分活跃,但由于中药材品种来源复杂和生产加工规范差,一些经营者的经营道德观念及业务素质差,还有相关管理部门对产品质量重视性不够及管理不得力,造成药材市场经营混乱,药材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甚至破坏。如:个别非法经营市场有令不止,造成合法药市与非法药市并存;有些市场管理呈现多头伸手,支持配合不够,致使管理混乱;有些地区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地方保护,监督管理不力;一些野生变家种和非道地药材产地栽培、生产加工方法不合理,致使质量下降;有的超范围经营,造成饮片加工混乱,加工方法不规范,毒性中药随意销售。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和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规范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运输等情况,规避流通领域里的掺假、制假至关重要。倘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状。一是地方标准,为中药材流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二是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和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争取建立隆德、中宁、同心3个中药材物流集散储备库或固原中心储备库。三是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中药材生产流通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与科研院、高校及区内外企业强强联合,因地制宜,共建跨区域的集中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

3.7 传播力度小 区域品牌知名度低目前宁夏虽有多个中药材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但是,由于区域品牌知名度不高,众多“三品一标”中药材产品品牌不响,品牌溢价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市场推广方面,中药材产品也存在包装落后、外观粗糙、产品标识不清、使用说明含糊、市场形象不佳、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等问题。一个知名的区域品牌对当地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力。区域品牌是指来自同一区域内的某类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顾客传递品质纯正、质量上乘的印象,从而赢得顾客信赖。企业在市场开拓中可以凭借区域品牌效应,节约营销费用,迅速打开市场,如贵州茅台酒、新疆葡萄干、杭州龙井茶等,都是知名的区域品牌。一个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外化在区域品牌上,并相应带动相关产业集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对于精准扶贫、富民强县、兴边富民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地理产品标志》[3]对区域品牌的测算标准可以看出,决定一个地区的区域品牌价值有三个因素,即产品单位超额收益、年销售量、品牌强度乘数,因此,要想打造宁夏道地中药材区域品牌,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发挥当地中药材资源禀赋;二是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和口碑;三是加大区域品牌传播力度。2019年,宁夏枸杞产业以创新提升引领发展,制定7个地方标准、2个道地药材团体标准,道地药材标准实现“零”突破;新建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7个,良种覆盖率达95%,基地标准化率达71%,加工转化率达25%;枸杞糖肽、枸杞酵素、枸杞面膜、枸杞明目片和枸杞花青素含片等一批功能性产品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同期宁夏枸杞综合产值达155亿元,其中出口约3928吨,货值2.23亿元,品牌效应日趋显现。

4 提升六盘山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在2019年9月宁夏和泰堂中医研究院发起举办的“宁夏六盘山中药材发展论坛”上,我国中药资源领域领军人物之一、国家中药资源产业化及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段金廒教授把脉宁夏中药材产业,建议宁夏可以主攻优质药材绿色生产、完善流通体系、强化加工增值,培育驰名品牌、构建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引领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品牌研究院院长解树江教授也建议,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一定要重视提升六盘山地区中药材的区域品牌效应。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长葛忠兴表示,六盘山作为宁夏重要的中药材产区,民族医药文化的瑰宝应该在这里发扬光大。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专家温长路认为,“天然药库”六盘山的闻名与中医药关系难分难解,拥有的地域、土壤、气候特点,是中药材得以高质量生长的温床。建议六盘山天然药材合理利用与有计划的人工种植紧密结合,实现中药的产业化,直接提高中药在研发、生产中的快速、高效进步,也带动农林业、食品业、制药业、养殖业、环保业等相关产业的滚动发展,助推传统农业经济转型和脱贫攻坚。

笔者在六盘山中药材发展学术研讨座谈会上所讲《思考中医—中医与中药的命运》中提到: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但中药的质量是体现中医疗效的根本。呼吁大力加强提升中药材品质,使中医优秀的医术与良好的药材相得益彰,才能让患者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中药材是中医的生命,也是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的承载体,这是笔者提倡举办“六盘山中药材发展学术研讨会”的初衷。凭借延续举办研讨会,立足传承中药材产业发展,树立本地中药材品牌,加强学术交流合作,通过精准投资助推产业项目升级,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以期达到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治病优势的目的,有力保障2020年脱贫攻坚决胜等各项工作顺利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宁夏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带动中药的发展。《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4]就加快该产业的发展,基本完成了主要的技术经济目标:一是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药材资源修复和培育面积稳定在80万亩;二是开展甘草、大黄、黄芪、秦艽、柴胡等10种以上著名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以及综合质量控制等工作,实现甘草、金银花等3~5个中药材GAP基地认证;三是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四是培育宁夏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00家以上,中药材家庭农场100户以上;五是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争取中药产业产值在全区13个优势特色产业中处于中游水平。现在,这些行业发展短期规划目标已基本实现,南部山区现有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400多万亩,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绝佳地带。

最后,希望各级政府能持续加大中药材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落实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方案,推动中药材生产与六盘山红色文化及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康养小镇建设相结合,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企业竞争实力,使中药材产业形成发展合力。努力实施以生态、绿色、优质药材生产为核心,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引领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最终实现建成全国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的目标,提升六盘山中药材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宁夏中药生态产业,发挥中医药防病抗疫优势,体现中医药解决疑难杂症的独特疗效,为人类健康事业储备力量。

二十一世纪,是中医中药行业发展的春天,国家对中医中药的政策支持方向明确,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中医药品牌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中医药国粹根植于民众,防病抗疫发展前景广阔,这都是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宏观环境的强力支撑。今后,中医药发展势必会迎来全盛期,未来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宁夏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宁夏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