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兴琳
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招标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投标人应依据招标人发布的工程量清单编制投标报价;同时,招标人应当设置并公布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报价不得低于工程成本,不得高于最高投标限价。建设工程招标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大、招标时间紧、招标清单控制价编制任务重。清单控制价的编制质量取决于设计图纸、招标需求是否齐全完整,取决于造价咨询企业内部管理,取决于造价执业人员的能力和责任心。建设工程清单控制价一般由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或造价咨询企业编制,不论项目大小或复杂程度,清单工程量和控制价分部分项组价,均由造价编制人员计算,企业审核盖章,最后由招标人履行程序性确认手续即可对外发布。目前,对清单控制价的编制质量,没有引起招标人和行业主管部门重视,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相关过错责任,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只能依据合同约定处理。但在项目投资控制中,清单控制价的编制质量对招标质量、合同履约以及投资控制影响很大,错误的清单控制价可能导致项目流标、不平衡报价、合同履约纠纷、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给招标人带来经济损失,尤其对实行固定总价合同招标的项目,对合同双方都会带来经济风险。因此,重视清单控制价编制管理,对提高造价编制质量意义重大。
造价管理工作按照管理的功能定位分为造价咨询企业内部管理和第三方审查管理。企业内部造价管理主要为保证造价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实现预期的编制质量和进度,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第三方审查造价管理主要对造价咨询企业提交的造价成果文件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保证造价成果质量。
企业内部管理主要表现在:造价编制人员选择,编制过程资料收集,材料设备价格询价,造价经济技术指标,造价成果三级复核等方面。第三方审查管理主要表现在:审查造价成果的合法性、一致性、规范性、合理性,具体包括:编制企业和人员的资格是否满足,编制依据及造价取费是否合规,综合单价及经济指标是否合理等方面。不同造价管理形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内容。
企业内部造价管理内容主要包括:
1.根据项目类别、规模、复杂程度,选择适合专业造价人员,从源头上保证造价编制能力到位。
2.明确造价编制疑问答复、工程量计算资料收集整理,保证清单控制价编制依据、过程清晰。
3.建立材料设备价格库或网上询价渠道,实时为造价编制单位提供市场价格信息。
4.建立造价经济技术指标库,为同类项目造价编制提供参考。
5.严格履行三级复核制度,明确每个层级复核内容和职责,加强质量考核管理。
第三方审查造价管理内容包括:
1.通过造价成果文件的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进一步保证造价成果文件质量。
2.通过被检查的造价成果文件,可以收集建立更广泛的材料设备价格和经济指标库,为同类项目造价工作提供参考。
3.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和不足,对造价编制企业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编制人员责任意识。
通过多年对造价咨询工作的管理以及信息化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实践应用,现将造价管理信息化应用成熟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与大家进行分享。
1.利用信息化实现造价咨询工作全网上操作。造价咨询工作从项目受理、造价任务单委托签订、造价编制小组人员选配到招标图纸上传、清单控制价编制、内部三级复核、造价成果文件定稿提交以及第三方审查修改、最高投标限价备案、网上发布,可以实现全过程网上操作办理。由于造价编制工作涉及专业多、工程量计算大、编制疑问多,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在线流程审批、项目沟通、项目跟进、统计分析,项目过程全程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项目风险;系统对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并全程记录处理过程;工作记录和工作报告能实时查询和审批,项目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能通过审批流程进行控制;通过内部权限管理,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和数据调阅权限;智能预警提醒功能,对项目里程碑事件和关键时间节点能进行定制提醒,逾期未完成和即将到期的任务给与及时提醒。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造价咨询企业业务管理,有利于提高造价编制质量和进度,有利于问题查找和责任追究。
2.利用信息化建立企业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库。在建设工程投资中,材料设备价格占项目投资比重最大,而多数材料设备的价格当地政府造价管理部门没有给定市场信息价格,必须通过市场询价确定。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材料设备的品牌、规格型号、质量呈现出多元化,给市场询价带来一定困难,利用信息化系统建立材料设备产品价格标准化编码库是一个较好的方法。首先建立基础数据表,按房建、市政、水利、公路、安装等工程类别定义不同的编码,每类按定额册、章、节编号,无册编号为00,如安装工程第五册第一章第四节某型号交换机设备,对应编号为AZ050104001。通过信息系统获取造价单位编制的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沉淀,建立可视化的材料设备产品价格网,以便于造价单位及第三方机构随时查找调用材料设备价格。
3.利用信息化建立造价经济技术指标库。建设工程招标项目造价数据量特别大,造价咨询企业或造价管理部门对造价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使用重视不够、利用不高。通过对房建、市政、园林、绿化、公路等工程类别分类,分析不同类别属“正常”项目最高限价、中标价、面积等,将该类数据录入系统作为基础数据,在项目招标过程中作为标准数据进行使用;同时对房建工程深度分析,按照居住、公建两类区分不同结构、不同基础、不同高度、不同装修进行分析,将不同的分析数据如:土建造价、安装造价、建筑面积、人工工日、钢筋数量、商砼数量分别录入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分析,通过程序自动生成项目单方造价或单位工程单方造价和人工、钢筋、商砼消耗量,为项目立项审批部门、招标人、投标人提供造价经济参考指标。
4.利用信息化辅助企业内部造价成果三级复核。造价成果文件编制质量最终如何,关键看企业内部的三级复核是否执行到位,原有的线下纸质流转复核严重制约了工作效率,可通过信息化技术将造价成果三级复核工作全线上操作,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设定相应的工作流,将审核记录、复核过程、提出问题、修改内容全部网上流转。
在审核过程中,事先将每级复核的内容要点定义完成,审核人员根据系统提示的审核要点进行分级审核,所有审核过程数据在线记录,方便存档备查。采用信息化对造价成果文件的逐级复核,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明确责任。
5.利用信息化为第三方造价管理提供辅助审查。对于造价成果编制质量实行第三方造价管理企业,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审查效率。根据房建、市政、安装、装饰装修、园林绿化、仿古建筑、水利、公路、轨道交通、土地整理等专业工程造价组成不同,分别按不同造价组成和费率税金标准设计程序,将被检查的造价成果文件导入系统,通过符合性筛查和计算准确性筛查,可以检查出如:措施费费率、不可竞争费费率、税金税率以及暂估价、暂列金额等是否存在错误,也可以根据经济技术指标数据设定相应工程单方造价区间,对单位工程单方造价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在合理范围。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检查,可极大提高第三方造价管理审查效率。
6.利用信息化对出错造价成果文件考核管理。只有将造价成果文件三级复核或第三方审查的结果落实到考核管理上,复核或审查的效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造价成果质量才能达到持续提升。企业内部的三级复核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二、三级复核内容要点进行量化评分,系统在检查时根据设定的评分点,对发现的问题在确认后记录评分值;实施第三方审查的造价成果可根据标前、标中、标后审查内容要点进行量化评分。系统根据设定的考核表格自动生成企业三级复核(第三方检查)造价成果评分累计值,为企业或第三方管理造价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7.利用信息化对投标人商务报价进行电子评审。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建设项目,投标人必须对招标人提出的清单子目、单位、数量、特征描述等内容全部响应,否则认定投标无效。由于招标人提供的清单信息量大、且投标人数量多,通过专家人工逐项核对投标人报价是否响应清单内容困难,但利用信息化技术容易实现。清单控制价编制企业和各投标人,采用不同的程序编制控制价和投标报价,在开标时将控制价和各投标人的商务标报价分别导入电子评标系统内,系统根据设定的评审规则,进行符合性筛查和计算准确性筛查,将筛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展示,由评委会进行评审。通过信息化电子评审清标,极大地提高了评审质量,也极大地节约了评审时间。
8.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可对预中标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市场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建设工程投标围标串标、弄虚作假、不讲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同类项目的招标结果可能出现较大差别。可以通过信息化大数据系统对历史招标结果进行深度、动态、多角度、多维度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招标文件的编制瑕疵或投标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的线索。对已完成建设工程招标项目中标价按照房建、市政、园林、绿化、公路等工程类别分别按年度分析统计平均单方造价;同样,对已完成建设工程招标项目优惠率按照房建、市政、园林、绿化、公路等工程类别分别按年度分析统计平均优惠率。
将平均单方造价和平均优惠率作为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在电子化评审过程中,如果同类项目预中标结果单方造价和优惠率均出现异常,可提示评标委员会重点评审,或监管部门对中标履约重点监管。
工程造价信息化应用已成为发展必然趋势,也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要积极推行信息化系统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集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造价编制企业、第三方造价管理单位为一体的造价管理系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造价编制质量,提升造价管理和招标效率,防范围标串标恶意中标,减少标后造价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