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川区石桥中学 四川 达州 635700)
所谓数学建模是指,利用灵活多变的数学语言及方法,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形象化,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革新自身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学生建模能力得到提升的方式,进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所关注,然而在以往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使学生综合能力普遍偏低。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建模能力,教师应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为学生讲解一定的建模方法、技巧,进一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建模意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以下模型,如,甲超市购物满100元,超出部分按90%收费,乙超市则是购物满50元,超出部分按95%收费,并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学生通过探讨与交流,进而构建出以下结论:甲超市 y=100+0.9(x-100),乙超市 y1=50+0.95(x-50),同时对收费结果y=y1;y>y1;y<y1进行求解。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将建模思想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建模能力,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也是目前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增添不仅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在学习起来时,能够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相关知识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建模能力[1]。同时教师在为学生构建模型教学情境时,还应结合实际教材内容来建模,并利用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素材,与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如,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将抽象化的中心对称图形知识,进行简单化、形象化,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的相关素材,进一步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有效降低数学建模对学生的难度,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建模能力,最终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最佳状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学模式当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使得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也是中学教育的首要目标,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某街上一个销售水果的批发商正在销售某种高档水果,据了解,该水果1千克可以盈利10元,商家1天可以卖出500千克的水果,在商家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每千克的水果涨价1元,那么该水果的日销量就会相应的减少20千克。(1)如果商家把水果的销售价格定在x元,商家每天可以盈利y元,请学生们写出关于x与y的函数关系式[2]。(2)如果要保证商家每天至少可以赢利5000元,又必须得让顾客得到相应的优惠,那么,每千克水果的销售价应该定在多少价格区间?这个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从函数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二元一次函数关系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思维的形成。数学建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建模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教师要着重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今后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利用建模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效果,已经显现得愈发明显,然而在以往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建模能力培养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诸多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往往对建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同时也没有对其进行总结规律,进而使学生很难掌握建模的内在规律。
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认识建模,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建模学习时,首先要明确哪些问题是已经自身知晓的、哪些是未知的,进一步掌握建模过程中的规律及各种信息素材,并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度挖掘,进而较好地掌握建模的内在规律。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建模指导时,教师还应将已知的条件、所求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在建模过程中,适当引入参数变量,同时还应将文字语言演绎成数学语言,进一步将参数变量用数学语言、数学图表表达出来,进而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帮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学会利用建模解决问题。
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分析数学、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老师要善于从例题和大量习题角度去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养成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的建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