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审美渗入初中语文教学

2020-03-04 04:10
今天 2020年24期
关键词:情趣诗词美的

(青海省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 青海 刚察 81230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一标准的提出,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抛开传统的教学思路,避免过度的只关注文本主题,却淡化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而应该采用焕然一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去体味祖国精湛的语言文字所营造的美妙意境,从而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陶冶其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1.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美

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篇构思精巧,散发着自然,人性之光的例文宛如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有多少能被我们感知,还有待于我们的挖掘与发现,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他们能鉴赏一些思想内涵较浅的文学作品,思想感情较为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的引导?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与问题的趣味性成了形成他们审美素质的前提,学生立场变化快,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形,首先应培养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达是授课首要考虑的因素,笔者曾在此基础上作过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笔者在一个语文素质较好的班级开设了“唐诗宋词比较鉴赏”课,一开始学生只热衷与朗诵,也较有感情,一时蔚然成风,有部分学生能将摘抄给他们的诗词全文背诵,于是我趁热打铁,举行了一次朗诵大赛,气氛十分热烈,说明学生兴趣已有了,但习惯尚未形成,我又采取了以下措施: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或耳目能祥的诗词名句制成贺卡或书签,送给最要好的同学,这是发挥学生审美能动性的大好机会,事实证明我的猜测对了。学生制成贺卡或书签,形式新颖各异,有些别致的竟然画上了水墨山水。用竖行题诗,意境幽远,境界开阔。学生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诠释了对诗词的领悟与再创作,审美的目的就有不经意间达到了。

2.通过文本发现美,激发审美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来歌颂美与真,批判丑与假,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中,我们要从语言人手,反复阅读课文,使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厂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再如我们欣赏《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要通过朗读去感受壮美的景色,去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变化大的特点,设置的问题常常以激励感知和理性思维结合为主,毕竟理性思维是深层的表现,更能符合审美的要求。例如,读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亲“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那段,这时的读者定然会想象出一副动人的背影图,心弦也自然会丝丝啜泣般的颤动,这也是作者笔下造型的神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重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化静为动,变平面为立体,变抽象为直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作者笔下的“神韵”感染、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其获得审美愉悦。

3.要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设计精当的导语,则能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审美状态。例如在学习《春》时,我就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导人:“同学们,在我们祖国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诗旬:‘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让我们领略到初春的欣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带我们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春天,给我们带来绿色:春天给我们带来生机:春天,给我们带来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去体验一下春的美妙吧!”通过这样的导人,学生的情感马上被调动起来,一下子就进入了“欣赏美丽春天”的审美状态之中,使他们初步认识到了这就是美。

4.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提高审美情趣

陶行知先生有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以别人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可见任何有成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挖掘和利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提高也不例外。

猜你喜欢
情趣诗词美的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爱情趣数字
关注诗词
夏虫情趣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诗词要有情趣
诗词之页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