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传统文化的生态理念,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2020-03-04 04:10
今天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绿色

(河北省定州市实验中学 河北 定州 07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绿色发展是基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发展模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之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有许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儒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有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理念,佛家有缘起理论与戒杀护生的戒条,都强调人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它不仅给人类提供了深刻的智慧,也为新时代倡导的绿色发展新理念提供了传承依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句话充分说明:将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理念有机地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从而使其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

1.营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绿色校园氛围,陶冶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家园的高尚情操

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古代哲人圣贤的人格关照和警世言论,能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建成校园文化长廊,用雕塑、文字等形式宣传我国先贤圣人的思想,启发和激励学生人格精神的完善。充满浓郁生态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牵引学生的灵魂徜徉于含情脉脉的情思圣殿,让心灵浸染着古典文化的精神气息,使学生在同墨韵书香真真切切地交流中,获得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让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这样的校园氛围,会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温馨和校园生活的美好,会让他们受到自然美、人文美的陶冶,使学校真正成了他们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从而激发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家园的无限热情。

2.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文化渗透,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许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是中国生态学的起源。在伦理哲学、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社会结构等方面,都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生态智慧。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与当今阐述的山水林天湖草是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如出一辙。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传达人与自然平等,要按自然规律而行,尊重自然方能实现平衡。佛家戒杀护生的戒条,提倡珍爱万物善待生灵,佛教理想中的清净国土、极乐世界,就是对理想生态环境的一个设定。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文化阵地,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的教学要破除唯理性教育的模式,在积累、涵泳、顿悟的过程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和精神铸炼,让他们受到滋养和熏陶,于潜移黙化中修身养性,具有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和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最终使他们形成健康人格以终身受益。

3.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中国梦”的价值取向里,就有着“绿水青山”的审美维度,这同样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根源。儒家、道家等都有着与自然相近相亲而获得的审美超越。孔子所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境界,是君子的审美情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所以万古传诵,并非仅在于诗句的优美,更是表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态的欣赏和追求。

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更是弘扬生态文明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全体师生是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古人对自然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更加文明地对待自然,就像对待我们的亲人一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等节日,让学生广泛参与校内外活动,倡导“一水多用,拒绝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垃圾分类存放”等理念;学会如何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国民的文明素养,在高等层面,关乎一个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朴素层面,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就在人和人的关系里,就在人性的内涵中,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了我们自己的学生更高雅、更有品位,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利用多方面可利用的因素,加强文明素养的浸润。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