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摄像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置背景上分析,在我们实际传统教学方面,本课程过于偏向理论,有技能练习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项目设置过于分散,缺乏前后联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学生走上电视台、传媒公司等工作岗位以后动手能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本次项目设置过程中强调教学项目的连贯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摄像技术课程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中期进行的课程,是属于这个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本课程目标设计上,通过教学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摄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摄像的器材及相关设备、材料,掌握摄像技术的创意要求,并能充分运用蒙太奇视听语言完成主题项目拍摄的方案设计、拍摄制作、艺术处理。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吃苦耐劳、沟通协调、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能力。
2.1 项目化教改前。传统摄像技术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运用能力,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传统教学具有组织控制严密,制度规范,便于操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按预先的设计进行实施等优点。
但传统摄像技术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令为服从”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和注重教师权威性,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模仿教师的技术操作动作。所以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存储器,致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问、不想“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的迷信思想,对书本和教师不能怀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学生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大胆创新的翅膀由此而被折断。传统教学模式的唯知性使教师在摄像教学中清晰地划分学生的层次,教学集中于针对中间层次的学生,从而忽视了动手能力强与动手能力弱的教学,实际教学的对象范围变得狭窄。其结果是对于优生而言,教学进度拖沓,而后进生则无法得到个别化帮助而收获甚少,被排斥在教学管理之外,不利于整体学生的发展,因而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质量、数量要求。教学目标上的单一性,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人格精神的相遇,阻碍了学生丰富情感与个性的发展。围绕知识的教学和机械的步骤难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以权威地位而控制的教学也无法使学生敞开心扉,不利于人格的培养。
2.2 项目化教改后。在项目化课程进程表设置上,我们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摄像机、单反相机等,并且根据某“个人微电影”、“东坡文化宣传片”制作要求,能做到建筑风景、园林风景、夜景、人像等拍摄要求。以此为整学期的项目化教学项目,两阶段学习完毕后,每位同学按时提交“个人微电影”、“东坡文化宣传片”成片。
通过具体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和设置,我们得出在实践性方面:项目的主题与真实项目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学生自主性上: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评价特点: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在高职教育教改的大趋势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正在逐步被取代,项目化教学在高职类的院校中已经开始逐渐普及、蔚然成风,但在具体项目上如何根据行业要求和发展进行设置,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中,多思考和尝试项目化教学,善于设计、参与、完成项目,在具体的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让他们消化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和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