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朋
招远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在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下,厄尔尼诺事件强化,大气污染严重,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发展陷入恶性循环。龙王水库湖区生态水利工程在1960年建设完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衍变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龙王水库湖区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研究能够总结出水利流域治理的综合对策,并通过生态、管理、生物工程等措施来有效控制地区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从而为地区范围内工农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提供更多支持。
国外对生态水利的研究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是根据某水利工程的发展建设实际情况对水文基本状态、河道治理、水文环境改善、水利工程对水生物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根据这一研究提出了生态水利的基本内涵。
在现代生态学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水利工程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即任何工程建设活动的开展都不能够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中国对生态水利理论的研究较晚,在1999年的时候,刘昌明第一次将生态水利建设和环境水利结合在一起研究水资源的应用平衡问题。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生态水利发展规划、生态水利设计、生态水利管理、生态水利建设共同形成了生态水利研究的基本内容。生态水利管理工作的深化发展能够更好地确保我国水利资源的利用成效,为农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龙王水库湖区生态水利工程在1960 年3 月建设完成,属界河流域焦沟河的中下游,控制流域面积16.3km2。龙王水库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属于胶东丘陵区。龙王水库流域内地貌由于岩相、地质构造及河流冲积总用,形成了浅丘广谷的地形特征。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总流域地面高程在64mm~210m 之间,流域内主要为丘陵、沟谷,丘陵、沟谷面积约占总流域面积的86.65%。龙王水库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11.5℃,最高气温39.8℃,最低气温-18.5℃。多年平均降雨量670.5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75%以上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径流深173.9mm,多年平均陆上水面蒸发1200mm,无霜期180d 至200d,历年最大冻土深度0.5m。龙王水库流域的士壤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棕壤、潮土两大类。其中以棕壤土为主。龙王水库流域植被主要有乔、灌、草和农作物。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约40.2%,水土保持一般。
龙王水库湖区生态水利工程位置在招远市城区上游,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属城市头顶水库,位置比较重要。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实行提级管理,即按中型水库实行市(县)级管理。该水库于2012年2月进行了除险加固。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溢洪道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20 年一遇。死水位为84.45m,兴利水位92.01m,设计洪水位93.91m,校核水位95.59m,死库容6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427万立方米,总库容796.5万立方米。大坝坝长565m,坝顶高程96m,防浪墙顶高程97.0m,坝顶宽9.0m,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大坝上游坡比1:2.7/1:3.15,大坝上游坝坡护砌、上坝台阶砌筑工程;下游坡比为1:2.12/1:2.5,下游坝坡草皮上坝台阶、坝脚排水体、排水沟工程坝肩式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溢洪闸控制。堰顶高程为90.01m,堰顶宽10.5m,最大泄洪流量205.9m/s,堰上建有交通桥及工作桥,溢洪闸采用平板钢闻门,闸门尺寸为3.5×2.5m,共3 扇。放水洞位于桩号0+137 处,坝前竖井式。
第一,工业污染。水库上游是一些生产厂家、消防厂、食品加工厂,厂家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染,污染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的情况下会引发后续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生活污染。流域范围内人口较多,加上污染水会直接排放到生活区,最终威胁了人们的生活。第三,农业种植污染。流域范围内农作物除了水稻之外还有大量的经济作物,比如茶叶、板栗、杨梅等,污水在流入都水库之后会引发污染问题。
(1)在流域范围内禁止工业发展。在流域范围内要停止工业的审批,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招远市政府部门人员发挥职能作用严格禁止上游周围企业的工业审批工作,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打造工业强镇,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打造优美的山水环境,引领企业实现清洁生产。
(2)打造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强化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在流域范围内实施一级水源保护措施,为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法规支持,引领上游群众能够深刻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培养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对于生活用水和工农业发展产生的废水需要进行集中化处理。
(3)强化对水管单位库面的清洁管理。龙王水库湖区水面保洁所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库面的清洁,通过有效的清洁来确保水面和各个入库溪流的清洁,避免库面出现漂浮物。水库水环境保洁所还需要严格禁止钓鱼现象的发生。
(1)优化上游工业、生活污水外排工程建设。地区政府部门需要调动资金力量进行上游工业、生活污水的外排处理,打造完善的污水处理外排系统,对工业废水和村镇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化的排放处理,在污水排放系统的作用下强化对污水处理的出入库管理。
(2)上游、小流域综合规划治理,大溪综合治理。政府部门整合资金对小流域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经过治理消除河床淤泥淤积现象,减少河道不通畅现象的发生。对于河水中长期积累的淤泥需要相关人员采取综合措施来处理这些淤泥,提升范围内的水质。
(3)积极启动环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环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紧紧围绕水库移民高程线进行建设,沿着道路水库侧面建设一条20m 宽的滨水绿化带和水库水质自动化监督控制系统,实现对水质的在线监测。另外,通过修复和完善水库滨水地带来打造一个完善的水库生态系统,实现对当地水资源的充分保护。
整个水利工程采取措施扩展水库面,将水深调整到11m 左右。为了能够更好地净化水体,水库管理局在水库内部设置了能够吸收浮游生物的鲶鱼,由此成功规避了水体富营养化。在多种类型的治理措施中工程措施将水库内的水质进行有效的梳理,并对生活垃圾、泥沙和出入库的污水进行了拦截,有效控制了新污染的增加。
综上所述,在经过综合治理之后水库内部的水质逐年好转,突出表现为水质的溶解氧指标不断增大,最终稳定在一类标准的7.5 以上,水体中的化学需氧和氨氮指标也不断降低,磷元素的指标含量趋于稳定,整个地区范围内的水质标准处于二类水质标准。在采取综合治理之后地区上游水库周围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垃圾死角、卫生死角等得到改善。在未来,伴随环湖生态环境工程的实施和水库生态林的打造,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在未来,整个地区的水利建设发展需要在充分重视水源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地区水库建设的统筹规划,合理优化工业区、居民区和旅游区域的建设,持续性的加大对污水的综合治理和控制,打造完善的水库水资源保护、治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