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在“单摆”一节中都设计了相关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摆球质量、摆角(振幅)、摆长对单摆周期的影响,通过这些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控制变量法的巧妙性与重要性。但遗憾的是,教材中都缺失了探究重力加速度对单摆周期影响的内容。笔者查阅了人教版和鲁科版物理选修3-4教材,在探究完“质量、摆角、摆长对单摆周期的影响”后,通过简单的介绍便引出了单摆周期公式。
教材的这种处理方式常常会引发学生的质疑,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质疑,笔者给出了解释,教材之所以没有探究“重力加速度对单摆周期的影响”,是由于重力加速度g值在一定范围内近似为定值,这样的回答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了“事出有因”,维护了教材的权威,同时又为引导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埋下伏笔。笔者顺势鼓励、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重力加速度对单摆周期的影响”。学生在课后进行了多次讨论,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调阅网络资源,最终确定了5个探究方案,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进行课外自主探究。
第1小组的实验方案是带上实验器材到漳州市第一高峰大芹山做实验,大芹山海拔1544.8m,学生原计划在大芹山山脚下测一次秒摆周期,利用手机软件“GPS海拔表”实时测定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每升高200m测一次,到达山顶再测一次,记录9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鉴于大芹山离市区路途遥远,登山做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避免学生舟车劳顿、无功而返,笔者提醒学生在出发前务必要做好实验可行性分析。学生们经过理论计算,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本信心满满的实验方案,实际上无法实现,失望之余,他们又暗自庆幸:如果没有做可行性分析,他们将白忙一场。
表1 海拔高度对单摆周期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海拔高度对单摆周期的影响非常小,考虑到测量误差等因素,利用中学现有器材难以进行探究。
第2小组的实验方案是准备联络全国(全球)处于不同纬度的网友,在摆长一定(l=1.000m)时测定单摆周期,录制成视频,由于不同纬度重力加速度不同,测定的单摆周期应该不同,通过汇总分析,实现探究“重力加速度对单摆周期影响”的目的。
在学生开展实验前,考虑到联络各地网友的工作量,笔者同样提醒学生做可行性分析(如表2)。
表2 地理纬度对单摆周期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纬度对单摆周期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以秒摆为例,从赤道到南北极,周期变化并不明显,考虑到测量误差等因素,利用中学现有器材也难以实现,第2小组也放弃了实验。
受文献[3]的启发,第3小组利用烧烤用的锡箔纸制作了简易的平行板电容器,在上极板的正中间剪开一条小缝(如图1),让摆球能在平行板电容之间做小角度摆动,通过感应起电机让金属摆球带上静电,闭合开关,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观测充电前后单摆周期的变化(如图2)。
图1
图2
但是,实验的结果让学生感到十分意外,单摆周期在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并未发生任何变化,重复多次,实验还是以失败告终。学生心有不甘,请教师帮忙分析失败的原因。笔者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主分析,给出了进一步探究方向——“定量分析金属小球在电场中的受力”。
第4小组的实验方案是利用超重、失重效应改变重力加速度,当电梯获得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时,等效重力加速度g′=g+a,将观察到单摆周期变小;当电梯获得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时,等效重力加速度g′=g-a,将观察到单摆周期变大。
表3 利用超重失重等效改变g值
在学校实验楼(7层建筑)内的电梯里进行实验,电梯最大速度约2m/s,电梯加速、减速时间较短,为此,实验小组特地缩短了摆长,减小单摆周期,尽可能保证整个测量周期内电梯都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单摆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等效重力加速度增大,周期减小,等效重力加速度减小,周期增大。
第5小组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磁铁对铁质单摆小球的吸引力,等效增大“重力加速度”,对于同一单摆,在小铁球正下方放置磁铁后,单摆周期将减小。为了尽可能构造匀强磁场,实验小组将6根条形磁铁并在一起放置在小球正下方,实验过程中小球尽可能靠近磁铁,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某一摆长的单摆,在小球下方未放置磁铁时,周期T=1.87s;放置磁铁后,周期减小为1.62s,周期明显减小,实验证明:当等效重力加速度增大时,单摆周期减小。
此外,探究采取了分组探究的方式,不同小组探究内容不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在课堂上交流实验成果,分享心得,有效发挥了团队的力量,提高了探究效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得以提高。采取室内和室外实验相结合、课外探究和课内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有效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解决了高中阶段课时紧张、无法深入开展实验探究的问题。一线物理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推陈出新,挖掘实验内容,创新实验形式,达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