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胡 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综合一区,广东 广州 510030)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1]。心理弹性高的护士能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不易产生职业倦怠。特需病房护士的服务对象是VIP患者,其心理弹性和职业倦怠水平值得关注。本研究通过调查特需病房护士的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及其水平,为特需病房护士减少职业倦怠感提供应对措施。
选取特需病房在职临床护士81人为研究对象。
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研究者自编,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中文版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2],共25个条目,采用0~4计分制正向计分。第三部分为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3],共22个条目,采取0~6分的7级评分法,低个人成就感维度采取反向计分,余采取正向计分,总分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
知情同意匿名完成问卷,现场回收。共发问卷81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特需病房在职临床护士81人,均为女性。30岁以下(包括30岁)54人(66.67%),30岁以上27人(3.33%);已婚65.43%;大专学历14人(17.28%),本科及以上学历67人(82.72%);工作10年以下(包括10年)63人(77.78%),工作10年以上18人(22.22%);护师居多69.14%。
特需病房护士心理弹性及职业倦怠得分分别为(62.47±14.18)、(40.56±16.44)分。见表1。
表1 特需病房护士心理弹性和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s)
表1 特需病房护士心理弹性和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s)
量表 维度 均数±标准差心理弹性 62.47±14.18坚韧性 31.31±7.67力量性 21.37±4.97乐观性 9.79±2.43职业倦怠 40.56±16.44情感衰竭 18.17±8.87低个人成就感 17.28±10.52去人格化 5.10±4.18
特需病房护士的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特需病房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r(P)]
81名特需病房护士心理弹性得分低于国内一般人群心理弹性得分(65.40±13.90)分[4],这与任雅欣等[5]的调查结果一致,护士的职业倦怠感较高。VIP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多学科、精细化、先进性、创新性的特点,需要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护士长期处于高标准、高需求的工作环境,生理和心理易形成压力性创伤,产生职业倦怠。
护士的心理弹性和职业倦怠现状是多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管理层应重视护士心理弹性建设,关注护士工作绩效增长,及时提供团队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给予适时的职业规划,鼓励护士创新行为[6],提供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减少和控制护理风险,帮助护士在工作、家庭、感情中找到平衡,减少职业倦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