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志 方国芳 桑宏勋* 田黎明 郭利利 王洪 张世浩 吴家昌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骨科中心,广东深圳,518100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交界性的、具有局部浸润性的肿瘤,好发年龄为30 ~40 岁,女性多于男性,且好发于四肢长骨干垢端[1]。脊柱骨巨细胞瘤较少见,占所有GCT 的1.3%~6.5%[2-3]。脊柱骨巨细胞瘤早期临床表现较少且隐匿,诊断困难, 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4]。目前临床上肿瘤切除后造成的骨缺损主要是通过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植骨完成。但植骨材料来源受限,且往往不能精准匹配骨缺损部位需求,造成植入物与缺损区不匹配、重建困难。3D 打印技术的出现,为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术后重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报道1 例侧前方入路L4骨巨细胞瘤切除、个性化3D 打印钛合金人工椎体植入的病例。
患者,女,26 岁,因“慢性腰痛2 个月余,加重伴左大腿疼痛不适3 周”入院。入院查体: 蹒跚步态,脊柱活动受限。腰背部肌紧张,下腰椎压叩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下肢外侧皮肤感觉减退,余肢体肌力、肌张力对称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完善腰椎X 线、CT、CTA、MRI,诊断为L4椎体肿瘤(见图1),在CT 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病理提示: 肿瘤由梭形细胞及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构成,考虑为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前进行3D重建并进行3D 打印,了解肿瘤的位置及血供情况(见图2)。
图1 患者术前CT 影像: A.矢状位; B.肿瘤位于椎体左侧;C.肿瘤破坏椎体的后壁及椎弓根
图2 患者术前3D 打印椎体及血管模型
术前1 d在局部麻醉下行选择性腹主动脉及髂内动脉栓塞术,将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后,第二天在全麻下行侧前路入路L4椎体次全切除、3D 打印人工椎体植入、联合后路椎弓根截骨、病灶清除、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无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术后治疗效果好。术后病理活检回报: L4椎体及肿瘤组织侵袭性骨巨细胞瘤。
手术方法: 完善术前准备,患者取右侧卧位,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用C 臂机定位L4椎体,通过侧前方入路作一长约6 cm 的斜形切口,依次切开显露,钝性剥离腹膜进入腹膜后间隙,将输尿管、腹主动脉向前牵开,沿腰大肌前缘向后剥离,显露L3-L5椎体。尖刀切开L3/4、L4/5纤维环,刮除L3下缘及L5上缘的软骨板,清理椎间盘组织。术中见L4肿瘤膨胀性生长,肿瘤表面见有2 条供应动脉,用钛夹结扎动脉后切断,充分游离肿瘤周围组织后,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暴露椎管,减压L4神经根,充分止血后,将NOVA Bone 人工骨填充到3D 打印人工椎体内,再植入L3-L5间隙内,并上下各用1 枚皮质骨螺钉固定椎体(见图3)。彻底止血后,反复冲洗伤口,留置引流管1 条,逐层缝合切口,纱布覆盖切口。
图3 术中3D 打印带侧方内固定螺钉的人工椎体
患者取俯卧位,再次消毒铺巾,从后路在L3、L5双侧各植入椎弓根螺钉,安装右侧连接棒,适应加压后固定。部分切除左侧L3下关节突及L5上关节突,显露L4横突及椎弓根,可见左侧L4横突病理性骨折,局部肿瘤浸润,予切除左侧L4横突及椎弓根,彻底清除肿瘤组织,从后路可见与前方的人工椎体相通,周边无肿瘤残留。安装左侧连接棒。将右侧L3-L5及左侧L4-5椎板、关节突去皮质化后,植入人工骨及异体骨行椎板间、关节突融合。彻底止血后、反复冲洗伤口,留置引流管1 条,逐层缝合切口,纱布覆盖切口。术中麻醉满意,术后出血1 000 mL,术中未输血及血浆,术后安返病房。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术后3 d 拔除引流管,佩戴3D 打印制备的胸腰支具固定3 个月,术后复查腰椎X 线、CT,可见3D 打印人工椎体大小合适,内固定固定在位,未见移位(见图4、图5)。
图4 术后椎体内固定CT 重建模型
图5 术后3 个月复查腰椎X 线
骨巨细胞瘤为骨原发的良性侵袭性肿瘤,占原发骨肿瘤的20%,早期将其分在低度恶性中,后分为中间性(良恶性之间),现在的分类为良性侵袭性肿瘤(3 期)。手术治疗仍是骨巨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案。良性侵袭性肿瘤手术边界要求达到边缘切除,也就是要求实施肿瘤外完整切除肿瘤骨,这必然造成局部大段骨缺损。
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是一个难题。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植骨完成,但植骨材料来源受限,取骨区疼痛、皮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且往往不能精准匹配骨缺损部位需求,造成植入物与缺损区不匹配、重建困难。人工椎体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人工椎体不是个性化订制,与骨缺损区的匹配度差,人工椎体与上下椎体的终板为点接触,下沉率高,相关研究表明人工椎体下沉率为12%~18%[5-6]。
3D 打印金属人工椎体可根据患者自己的影像数据个性化定制,生物契合度高,术中更易放置到位,术中置钉时间更短,置钉成功率更高,降低了复杂手术的风险[7]。笔者在定制该患者3D 打印人工假体时,不仅定制了多孔钛合金假体,减少重量,有利于骨组织长入,还定制了带侧方内固定螺钉的人工椎体,联合传统后路内固定,加强假体稳定性,预防假体移位。术后再次根据患者的腰椎CT 进行重建,三维可视化了解内固定情况,明确螺钉及假体位置,临床效果满意。
但是3D打印人工椎体只有传导性能,没有骨诱导性能,因此人工椎体做了中空设计,可以植入异体骨或人工骨,赋予人工椎体骨诱导的性能,促进骨融合。当然钛合金本身不能降解,长期在局部形成占位,局部应力增加,有可能导致人工椎体下沉的可能性,而补充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椎体下沉。随着生物3D 打印或4D 打印的发展,复合材料具有可降解、骨诱导性能,将来有可能取代钛合金人工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