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霞
(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江苏 建湖 224700)
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群体总人数为68例,按照随均能等的原则进行分组,分组原则随机均等。常规组实施疾病的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严格执行临终关怀护理流程。所有患者均与院方签订了参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并完成了精神状态、语言沟通方面异常的患者的排除。患者一般资料如下,常规组(n=34),性别,男病人16人,女病人16人;年龄区间,最大80岁,最小38岁,平均(45.2±4.1)岁。研究组(n=34)性别,男病人14人,女病人20人,年龄区间,最大78岁,最小37岁。平均(46.9±3.9)岁。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均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包括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照顾患者日常饮食起居,并遵循医嘱为患者用药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临终关怀,包括(1)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休息环境,严控室内温度、湿度、光照亮度,或者为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提高其身心舒适度。(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交流,耐心、真诚的面对患者,予以生活照料、爱护,同时围绕患者心理特点及表现,予以对症疏导,或者通过肢体语言,赢得患者信任、理解、配合。护理期间始终面带微笑、态度和蔼,紧密护患关系,观察患者神情变化,及时满足患者合理所需。嘱咐亲朋好友多关心患者,消除患者孤独感。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念,增强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摆脱精神困境,减轻其不良情绪。(3)疼痛护理。相较于其他疾病疼痛症状而言,癌症疼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大、更为严重,故而减轻患者疼痛,显得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者应用镇静剂、镇痛药,辅以冷敷、热敷、针灸、神经阻断、按摩、音乐疗法以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4)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追忆一些美好的事情,尽量满足患者心灵需求。部分患者畏惧死亡,故而护理人员应当予以耐心解释,稳定其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家属、患者之间充分沟通,让患者正确看待癌症,了解癌症目前治疗现状,提高其满意度,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维护其尊严。同时还要与患者家属积极交流,做好家属思想工作,让其面对现实,减轻其悲观情绪。
(1)利用SAS与SD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及性能评估,评估结果分数与患者情绪状态成正比。(2)以本院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计算公式如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病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采用专业的SPSS软件进行,软件版本选用SPSS20.0,当P<0.05时,判定研究结果有差异。
2.1 观察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结果的满意度,可知研究组满意度高达91.18%,与常规组的76.47%相比有显著的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统计结果在下表1中显示。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2.2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可见研究组评分水平得到显著降低,与常规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详细统计结果在下表2中显示。
表2 两组SDS以及SA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SDS以及SAS评分对比(±s,分)
小组 病例 SDS SAS研究组 34 42.6±7.1 41.6±5.3常规组 34 53.8±6.9 54.5±5.7 x2 - 9.337 8.026 P-<0.05 <0.05
晚期肿瘤患者的生理上、心理上都面临着巨大的痛苦[2]。濒临死亡阶段时,患者心理上不接受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现实,仍旧会希望有生命的奇迹降临,因此难以接受[3]。当患者意识到确实难以挽回,即将死亡时,心理就会特别恐惧、烦躁、易怒。当患者确定自己无法避免死亡的时候就会沉着冷静的等待死亡,这意味着患者已经开始进入接受死亡这一现实的阶段[4]。这要求针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时,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做好护理工作,尽可能他们有限的生命长度中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痊愈的机会渺茫,此时为了让患者在最后一段时光里减轻病痛,保持良好身心,需对其开展疼痛护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维护患者尊严,尊重患者权利,理解患者感情[5]。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SDS以及SAS评分低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与常规组(P<0.05)。说明临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满意度,让患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接受、面对,转变生活态度,安详度过最后一段旅程。
综上所述,临终关怀护理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非常显著地促进作用,应当再临床护理中积极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