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力 山西警察学院
自20世纪70年代,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下,我国组织实施了一批以“两弹一星”工程为代表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从商业发射活动开始,正式打开了中国航天的大门。
当前,围绕航天领域的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以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为代表的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完善我国民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为促进航天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印发《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二五”规划》《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等战略文件,确立了卫星遥感、通信、导航三大系统发展蓝图;二是谋划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了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星座;三是各领域卫星星座加速完善,在卫星遥感领域已建立了包括陆地、海洋、气象等遥感卫星星座,特别是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方面,我国已成功实现了多颗高分卫星的发射,具备了多种观测技术优化组合的全球观测能力;四是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围绕火箭发射、卫星载荷制造、卫星测控等环节积累了一批技术,涌现了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集团)等为代表的航天领域国家队。
总体上,各类航天企业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本和地方财政等方式,加快实施对地观测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加速建设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不断完善对地观测领域民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加大国际合作力度,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利用社会资本推进商业航天发展,提升了我国对地观测整体发展能力。
航天科技集团加速推进对地观测领域遥感卫星研制工作,使我国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大幅提升,其中空间分辨率已达到亚米级,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级,时间分辨率上具备了实时或准实时观测能力,推动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从单一系列卫星发展到多系列卫星,实现了遥感卫星数据分辨率从中低分辨率发展到高分辨率。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加快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实施,成功发射多颗高分卫星,提升了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研制发射了海洋一号水色卫星,对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等要素进行观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成功构建了由2颗光学遥感小卫星和1颗雷达小卫星组成的环境一号星座系统,准确获取灾害和环境信息,掌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为环保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综合减灾和环境保护能力。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国际间合作新模式,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到2019年12月,我国已先后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49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57颗国际商业卫星;向国际客户提供18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5个国外小卫星/载荷。
大力提升出口产品的性能、价格及服务水平的竞争力,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工程”,积极拓展与东盟、中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30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余项合作协定,努力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间信息互联互通,助推国家对外战略的落地实施。航天科技集团充分发挥航天领域国家队作用,加速推进对地观测领域国际化进程,已与巴西、委内瑞拉、埃及、法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深入合作,研制成功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埃及二号卫星、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和二号等为代表的遥感卫星星座系统。
以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为例,自1999年以来,我国已经与巴西开展深度合作,分别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02星、02B星、03星和04星,2019年12月04A星成功发射,这些卫星为拉美、非洲、东盟等地区的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50余万景遥感卫星数据;再比如围绕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全产业链条的构建,2012年9月航天科技集团成功实现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的发射,这是我国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遥感卫星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该卫星采用航天科技集团的CAST2000卫星平台,装载4台全色、多光谱和宽幅相机,主要用于委内瑞拉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和城市规划等,首次向国外用户提供了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有助于带动我国遥感卫星、运载火箭、地面应用、数据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我国对地观测领域国际合作进程不断加速。近两年来,我国对地观测领域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18年7月,我国成功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发射升空,作为中国航天第13个整星出口项目,主要用于巴基斯坦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对巴基斯坦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也为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空间遥感信息服务。2018年9月,中德(中国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技术团队合作开发的立方体卫星项目完成了设计工作,正式进入研制生产阶段,该卫星项目通过整合合作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优势研发资源,研发并发射立方体卫星编队进入太空,形成“智能”卫星网络,完成远程通信及3D地球观测等国际任务。2018年10月,我国联合法国共同推进的中法海洋卫星工程中,航天科技集团负责卫星系统、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系统等研制工作,共同推动在全球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应用。2018年12月,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沙特SaudiSat 5A和SaudiSat 5B两颗遥感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是沙特自行研制的最大对地观测卫星,每颗卫星质量425kg,设计寿命5年,有效载荷是1台全色/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主要用于获取地面图像。2019年9月,我国与埃及航天局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启动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围绕建设小型遥感卫星、地面测控站和地面应用系统开展合作。
为加快推进商业航天发展,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等投融资渠道,成立了以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发展新载体,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商业航天发展。
本文对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四维测绘)及下属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分析。表1为航天科技集团控股的四维测绘下属企业的股权结构,从表中可以看出,由四维测绘作为大股东,并且投资金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主要包括包头四维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四维高景卫星遥感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而航天科工控股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和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金额均超过1亿元。
通过分析发现航天科技集团等在推进对地观测领域商业航天发展的投融资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高度重视社会资本力量和地方政府作为主导的各种力量,加强与社会资本等开放协同,积极引进相关资本力量,共同推动创建商业航天发展新载体;二是在新设立的下属成员单位中大多数仍处于大股东的角色,其占股比例超过其他各类资本,对商业航天发展战略的主导权仍未改变;三是开放供应链,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自主可控能力、符合集团公司合格供应方要求的企业和单位敞开大门,并积极推进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商业航天元器件、商业航天测控以及小卫星等联盟的组建,加强资源共享,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商业航天利益共同体。
表1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下属企业的股权结构
在军民结合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民间资金纷纷通过商业航天公司加速推进对地观测领域商业遥感卫星发展。其中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吉林一号星座,拥有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光学成像卫星和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首星已于2015年10月入轨;航天科技集团运营的高景卫星星座,是我国首个空间分辨率达到0.5m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首星已于2016年年底入轨;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规划的深圳一号星座,是我国首个商业微小型SAR卫星星座,预计建成后将实现0.5m分辨率,有效覆盖全国地域及海域的周期将小于1天,对各大城市的重访时间小于1小时。此外,珠海一号、灵鹊星座、星时代-5卫星、千乘星座、文昌超算一号等微纳遥感卫星也陆续发射。
通过对我国航天企业开展对地观测领域的主要做法进行梳理总结可以看到,我国已经建立了以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高分辨率卫星等民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吉林一号、珠海一号、高景一号等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与多个国家开展了全面合作,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但与美国、欧洲等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在关键核心技术、卫星星座数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等领域相比,其产业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生态不够完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仍处于起步阶段。
航天企业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等国家队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本,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拓展对地观测领域国际市场应用,实现遥感数据资源共享利用;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加速实施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计划,形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