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2020-03-03 16:27祁艳伟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教师在教学时要多让学生动手實践操作,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应用知识更加灵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助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因而,我们数学教师在思想上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探究数学题,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操作活动成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实际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给学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实践操作,从而获得知识。小学一年级《有趣的七巧板》教学是我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动手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最好示例 。数学概念普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作为低年级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规律普遍理解困难,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再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学习、探究、了解丰富的图形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和抽象的数学概念。《有趣的七巧板》教学通过让学生制作七巧板、拼摆,体验 “分解--组合” 来达到探索用七巧板拼摆多边形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体验方法的多样性,感受七巧板的文化价值,增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索规律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就经历了动手观察、形成表象、理解概念的三个阶段,动手操作在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二、动手操作,体验快乐。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强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因此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动手“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理解、发现、感悟,在做中掌握所学知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对学生包办代替,因此在教授《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时,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一个多边形,然后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拼出来的多边形两边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另外还能直观的对图形进行观察,所以很容易得出:用两块板拼多边形时,相拼接的边的长度应相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找规律的内容,教学重点在于“找”,“找”才是学生学习的着力点。教师教学时应该从“找”字入手,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仔细的观察、在探究中认真的思考,最终找到规律并学会运用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代替了教师的讲解,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探究了规律,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精心为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操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扩展了数学教学直观手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有助于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多种心里因素的优势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不少有关数学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例如如何把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硬纸板分割成七巧板?传统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解、演示后,再由学生模仿操作,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样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不利。在教师讲解、示范之前,让学生独立尝试操作,完全可以。七巧板由三种图形组成,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可以先尝试让学生先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再提醒学生抓住五个中点。这样教师在讲解示范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也学会了新的技能并理解所蕴藏的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这样既符合了学生爱动手的特点,又让学生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参与动手操作的机会,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应用知识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周德华.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实践有效性初探.D1.小学生。2013.8.65

(2)刘慧慧.关于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U.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2:65.

祁艳伟 河北省隆化县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