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菲菲
摘 要: 中国高等教育通过多种招生策略及办学条件的引导,促进了教学理念的转换,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开展,加深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的交流,拓宽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为国内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并且,建设了与国际化教学能力一致的中国高等教育目标,完善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此外,中国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出台,严格遵循“将学生带出去、带学生走出去”的教学新理念,以市场宏观需求为切入点,整合民间办学教育资源,引入开放式国家的教育文件与法律条文,满足更多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切实做到了为中国教育市场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国外高校 内部治理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 教学理念 综合素质
高校内教育治理体系的是否完善直接关乎高校能否在市场可持续运行,国外一些高校优秀的内部治理模式可以作为中国教育行业的参考,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根据不完全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国外大多数高校对内部治理工作的开展一直保持十分关注的态度,美国耶鲁大学从二十世纪开始实施高等教育董事会责任制度,我国也有部分高校开始效仿外国高校的内部治理方式。营造良好的内部治理氛围、创造优化的内部治理环境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关键建设目标[1](54-58)。尽管国内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内部治理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教育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当下,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程度,成为有关部门的调研重点。目前国内高校的国际化教育存在内部行政干预范围较广,学生和教师均缺乏自主性的问题,往往出现责任落实不明确导致的部门管理冲突。同时,高校的教学观念与国际化的接轨程度较低,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相对滞后。下述,将结合国外高校的内部治理模式,开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研究,为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转换
结合国外高校内部治理的大量真实教学案例,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转换、加强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的交流、引导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明确符合国际化标准的教学目标、完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开展国外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研究,为国内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
结合目前有关部门对于教育行业研究的深入,中国的高等教学一直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教学的主线方向,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等教育已经收到了国际化教育市场抛出的橄榄枝,为了提高与国际化教育市场发展的同步性,中国高校选择采用多种招生策略及办学条件引导学生到国外留学,同时地方政府采用了放宽学生办理签证条件等措施,鼓励学生到西方等发达国家接受西式化教育。这对中国高等学校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新一轮挑战,不但要求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国际化教学理念相接轨,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因此,高校的国际化教育是未来教育行业的关键发展趋势[2](22-27)。
只有在教学中融入新的教育理念,转换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能力,才能促进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后期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借鉴国内部治理教学理念,采用开放化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实施综合性的培养,同时结合市场调研重新整理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程度,以国际教育市场的发展要求转换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传统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因此国外高校内部治理的优秀经验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加强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交流
基于上述分析的国外高校内部治理对中国高校教学理念的启示,下述将开展其对于国内高校对外交流方面的启示研究。首先为国内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促进了高校国际化教育平台的构建,依照相关教育方面文件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在开展对应的专业课程之前,采用调派的方式到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留置培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质[3](65-70)。其次促进了高校学生留学奖励机制的建设,当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出现留学意向时,教师应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到国外吸取外国教学中的长处,高校可为学生保留在校学籍,学生可根据发展情况自行选择是否接受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快国内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最后国内在出台留学奖励政策的同时,可发布奖励国外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政策,例如,为国外留学生提供优质的住宿条件,调遣教授级别教师为外国学生开展专业化教学,结合国外人员管理方式对外国留学生采取开放性管理政策等,扩增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规模,实现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有机整合。除此之外,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政策给予外国学生助学资金补贴,鼓励留学生参与到中国文化品牌的建设中,在提高中国市场内多个行业国际化程度的同时,为中国的对外交流提供多种交流渠道。
3.引导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符合国际化标准的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开展的国外高校内部治理对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交流的启示,下述将从中国高校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设立,分析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国际化标准教学目标设立的引导作用[4](27-34+141-142)。首先要明确,只有教育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才能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实力。结合对国外教学制度研究的深入,认识到传统的教学目标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全球化对教育行业提出的要求。
高校开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协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多维度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立辅助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學目标;对于性格较内向的学生设立与学生或教师交流时长的教学目标。只有落实教学目标的多维度国际化发展,才能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国际上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上述对于教学目标设立方面的研究,下述将开展国外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对中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研究。首先,促进了高校教育的质量性发展,加大了教育行业在市场的占比程度,目前中国开始对传统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奖励机制,结合班级学生的期末测评成绩,调整教师的年终奖金及假期[5](3-4)。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学生奖励制度,对学生设置国际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到国际化专业竞赛中,获取名次的学生可获得对应的奖金,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完善中国高等教育保障体系。
5.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出台
整合国外高校内部治理模式,高校教育部门联合市场招生办重新规划了面向人才的教育理念,并将此作为推进教育市场与国际接轨的依据,加大相关教育政策出台[6](100-104)。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精神是“将学生带出去、带学生走出去”。首先,高校整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与教学标准,完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例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选修学习课程,以市场宏观需求为切入点,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选修课程。并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完成选修课程的学习,按照教学任务完成双学位学习的学生,即可获得双学位毕业证。以此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束缚,使教学重新焕发出光彩。其次,为了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在构筑学习区域时,应遵循相关教育文件,搭建校内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并借鉴开放式国家的教育文件与法律条文,对中国现有文件重新审视,修订文件中的不合格或留白区域,使中国高等教育文件内容与国际接轨[7](82-89)。与发达国家进行政策谈判,力争我国教育事業在教学学位、学分、学历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关于此政策方面的改革不仅是提高中国对外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还是中国走向国际、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的起步点。这种教学政策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以此吸引其与中国的合作,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对外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中国高等教育部门还应在规范相关法律条文政策的同时,吸引民间资本或民办企业与高校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以此推出“国际联合办学院校”。在国际化教育在全国全面推广的过程中,教育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短板。为此高校可以利用民间办学教育资源,拓展高等教育需要的教学资源,并适当地激活素质教育的根本[8](87-91)。采用聘请外部国际教学教授的方式,满足更多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习需求。此外对于高等教育中的优质学生,高校将提供学生外出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例如:由高校出资创办国际教学楼,将优质外国学生接入中国高校,与其进行文化交流等。此种教学改革方法不但提高了国内人才的综合素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国教育政策。总之,国外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因此在后期教育事业发展中,应加大对国外高校优秀内部治理模式的借鉴,在不断实践中探索一条中国教育国际化路线。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开展了国外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研究。从转换传统教学理念、设立国际化教学目标、加强国内高校的对外交流程度、建设质量教育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有效地提升了国内教学的国际化程度,加大了中国教育市场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占比,同时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此次参与调研的学生人数较少,因此所得最终结论仅可作为参考,在后期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可将本文提出的研究点作为基础,将本文分析结果作为参照,不断丰富论题,使调研的最终结果更具有说服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蒋明珠,熊巨洋,陈夏燕,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演变及对我国卫生管理专业国际化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01).
[2]陆菁,凌慧,潘修扬.全面开放格局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服务国际化——高等教育服务出口与留学生来华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41(01).
[3]苏庆伟,王立国,吴荣秀.瑞典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理念、目标及支持体系——基于《瑞典高等教育和科研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和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3).
[4]李松林,凌磊.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实践——基于留学生的数据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3).
[5]黄彦纾,张海英,韦建辉,等.“一带一路”及“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院校教育国际化路径探索——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5(08).
[6]曲金帅,崔琳,李炳泽,等.澜湄合作机制下工程教育国际化改革与实践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9(02).
[7]张宁,张澜,陈延鑫,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化教育发展的多元主体合作研究——基于弹簧模型的合力分析[J].信息与管理研究,2020,05(Z1).
[8]陈秀琼,袁媛.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路径探索——以福建省5所高校调查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