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价值坚守

2020-03-03 07:14郑传东许卫中
文教资料 2020年32期
关键词:人民至上理论逻辑先进性

郑传东 许卫中

摘   要: 保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维度来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始终价值坚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坚持“打铁必需自身硬”,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关键词: 先进性   人民至上   历史践行   理论逻辑   时代路径

保持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先进性建设,从毛泽东对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思考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方面的理论思考和现实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政治智慧。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维度来看,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应对种种挑战并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源泉与根据,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始终价值坚守。

一、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历史践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之下。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共产党员,在当时中国社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三百多个政党、团体中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共产党最终脱颖而出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天然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国无产阶级与劳苦大众的天然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所以才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一蹴而就的,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靠吃老本就能够长期保持的。”[1](3-1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具有先进性,并不意味着永远能保持先进性。1945年7月,面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谈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148-149)這是我们党对如何保持先进性的深刻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推进民主改革,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巨大的现实成就赢得了人民的忠心支持和拥护,以执政实践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通过肃清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和抗美援朝等一系列军事斗争,巩固了国家政权,提升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开展一系列社会运动,涤荡陋习,让新社会充满希望;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步胜利。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阶段,党也走了一些弯路,使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重重困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以卓越的政绩继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维护并突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邓小平在1980年同几内亚总统杜尔谈话时指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3](314)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聚焦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动先进性建设。

二、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建设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鲜明地写在旗帜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创新。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理论逻辑,是我们党实现理论自觉的内在要求。笔者以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理论基础上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一)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确立生产力标准,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创造更加发达的生产力,这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和基本立足点。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我们党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主要从生产关系上的“一大二公”建设社会主义,同时把阶级斗争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来抓,抑制了社会主义的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邓小平在1980年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时指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3](31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国际上发生了东欧剧变,国内又开始了姓“资”和姓“社”之争。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372)这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至此,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坚持了生产力标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入新时代,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对生产力标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向和价值归宿,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和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5](81)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扬弃了“物的奴役”社会之后的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消除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它以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基础,消除了人的异化状态,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旨归。因而,向着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迈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必须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只有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的同时,自觉地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才能科学地说明并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两个方面,少了任何一点都会消解党的先进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提生产力标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社会物质财富大大增加。虽然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也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但是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进入新时代,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现实需求提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系列理论上的创新都着眼于人民中心、人民幸福这一根本,充分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必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

三、人民至上:中国共產党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理念得以深刻全面展现。习近平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6](3-10)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价值所在。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守群众路线,严格贯彻党的宗旨,使党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把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党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现实举措主要有:

第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进步,有力地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习近平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7](1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保人民作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能全面占有生产力发展而创造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步摆脱物对人的奴役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保人民民主,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4-10)。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价值取向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从“共同富裕”理念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把人民幸福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路径。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问题。能否科学有效地治理国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我们党能否巩固国家政权、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命题到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十三大优势,是党从上层建筑维度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其端和成其大,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如何长期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一时代课题的现实回应,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首先要归功于党领导下的“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完美体现。新时代,国家治理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9],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只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就必能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坚持“打铁必需自身硬”,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是在真空中执政,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10]。因此,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认识问题是根本问题,只有思想统一行动才有力量,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其次,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社会现代化加速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滿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再次,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党风廉政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必须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取信于民,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最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确保党执政为民、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作为执政党手握管理国家事务的大权,如果没有严格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制度就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降低党的公信力,影响党的先进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11](4-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以往自身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成功道路,书写了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新篇章。

四、结语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始终价值坚守,不仅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得到强有力的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真理,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在走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共识。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关口,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建设“自由人联合体”的伟大转变,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J].科学决策,2008(9).

[2]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4(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知,2019(10).

[9]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5/c_1125195786.htm.

[10]辛鸣.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01-16(5).

[1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社会主义论坛,2019(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编号2020 SJB0393)成果,课题名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重要论述研究。

猜你喜欢
人民至上理论逻辑先进性
篆刻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