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旦萍
小引: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是关于一次作文教学大赛赛课观摩的体会,重点分析作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作文训练材料的选择,以及作文课堂教学要遵守的根本原则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最近观摩了深圳市南山区的五堂以“写出人物精神”为课题的七年级作文教学赛课,产生了几点关于初中课堂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同行商榷。
一、作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要基于学情,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文需要“求诚”,作文还要根据写作个体的需要应需而作,树立正确的写作目标。本人认为,教师要结合单元写作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设计作文教学目标。目标精简合理,一堂课落实一两个目标,训练一两种技巧,让学生在作文中真正学会运用。这次赛课的大多数选手在课上讲了多种写作方法: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以及用议论抒情的句子画龙点睛等等。出发点是好的,教师期待学生能够通过一堂课就学会所有写出人物精神的技巧。但是一节课40分钟时间有限,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被老师牵着观摩了一大堆手法,真正运用起来还是一头雾水。有位选手的目标设计较为合理,教学效果相对更为突出。该选手基于刚进初中的学生不会围绕中心选材的现状和作文训练的需要,把精选事例和场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基于学生作文中描写不够细致,语言欠生動的问题,把传神描写的具体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上围绕这两大目标反复训练,效果明显。
二、作文课堂在教与学的时间分配上要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写作训练是技能训练,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学习、探究。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无法落实技能训练。在观摩中笔者发现,教学效果最好的那堂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小组内讨论3分钟,小组合作探究写作方法5分钟,片段练笔8分钟,习作展示7分钟,忽略问答环节的思考回答时间,40分钟的课堂,给了学生23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效果很好。
三、作文课堂教学在作文训练材料的选择上要符合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当堂写作教学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作文教学目标中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作文,是最富独创精神的学习活动。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大赛评委在评课中提到有些课堂眼花缭乱的东西太多,各种图片、视频造成了“光污染”。从这点来说,初中以上学段的课堂作文教学要尽量做到“环保”,能不用图片、视频的尽量不用。因为用图片、视频取代学生心中的形象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千人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作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写作教学“求真务实”、引导学生“说真话”“做真人”的根本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作文教学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建议》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在本次赛课中,有些选手为了课堂好看,在课堂上展现了很多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写教师规定的“视频乘务长”“图片警察”。于是便出现了一些使人尴尬和令人啼笑皆非的作文:有学生把“消防警察”写成“交警”,有的把图片上明明安然无恙的警察叔叔写成身负重伤,有的把图片上明明平静、自然呼吸的警察描述成“像离开水的鱼儿,嘴巴艰难地一张一翕”。有位选手的教学设计遵循了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原则,让学生说自己最熟悉的人,写自己最想写的人。因为尊重了学生真实表达的需要,所以学生课上愿意说、愿意写,并且写得很不错。更令人惊喜的是,课上有学生竟然为同学笔下热心仗义的同学打抱不平的行为动情落泪。这就是真实写作在打动人心、塑造心灵上的强大力量。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文即做人、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创造。其作文即做人,就是求诚;作文即生活,就是应需。在叶老七十余年的语文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将作文看成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教育我们要把生活和作文结合在一起,他还明确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与说话完全一样。”所谓“文以载道”“文如其人”,作文训练是重要的育人的手段之一,中学生作文不能纯粹为了作文而作文。笔者认为,无论何种主题、何种形式的作文训练,都不能脱离教人求真的根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实现学生人格素养和作文水平的双向提高,落实生命成长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