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红
《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读书为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是文字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不仅如此,在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发展智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品格教育、审美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 示范朗读,激发感悟
由于小学生才初步接触朗读,往往不了解朗读技巧,甚至对于文章的感情以及思想都没有清楚的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给学生进行朗读示范讲解,学生通过模仿老师朗读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朗读技巧。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学习感悟文本后,老师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在让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先给学生示范朗读一遍,就拿第四段来讲,这段讲了鱼成群结队的多而漂亮。老师用一种优美、缓慢的语气,抓住“布满彩色的条纹”“飘飘摇摇”“圆溜溜”“各种各样”“数不清”等词语读出重音和情感,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再由学生朗读。学生模仿,体会,感悟,同时,在朗读过程中,老师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朗读技巧,从而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 朗读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文学知识,提升语文修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朗读活动和竞赛,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
如:班级经常开展“朗读小舞台”活动。小学生比较好表现,教师教学完成之后,适时将讲台让给学生,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引导学生将生硬的文字变成生动、有趣的场景,从中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其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挖掘潜力 ,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小朋友分角色表演读,没想到表演小蝌蚪四处借尾巴,那种焦急又有礼貌的样子他们表演读得惟妙惟肖的。在学习《 小壁虎找尾巴》时,学生扮演妈妈和小壁虎,通过表演朗读,小壁虎一步一步借尾巴的过程朗读得非常到位,最后挣断尾巴,逃回家里,当妈妈告诉他长出尾巴时,他们通过高兴的语气、神情、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艰辛以及他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再如,班级开展“朗读评价小老师”活动。每次开展朗读比赛后,老师都不急于评价学生,不直接找出错误,以免令学生产生挫折感,从而失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而是让学生进行“朗读评价小老師”活动。让其他学生做小老师评价:“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先找优点与进步,有寻差距与问题。这样,学生在寻找优缺点的过程中也是对文本的再次加工和理解。同时,不但也给学生比较与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阅读教学也因此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形式,形成特色
朗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放声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朗读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齐读、领读、比赛读、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对手挑战读、带着文后问题读、模仿录音读等。但如今大部分教师仍喜欢以齐读为主的朗读形式,齐读确实可以制造浩大的声势,可以有效烘托课堂气氛。但长时间的齐读,学生容易厌倦。朗读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朗读形式功能不同。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可以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朗读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变换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当需要激情引导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适宜采用范读的方式指导;有时采用让学生领读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给了教师充足的时间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自由朗读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有利于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形式,合理地选择各种方式,才能让朗读教学的效果最好。
有时还可以采用“增、减词比较法”“换词比较法”。比如:学习《日月潭》一课,第三段对日月潭清晨的描写,我采用去掉词语对比法朗读:“同学们,我们去掉这段的‘薄薄的‘点点‘隐隐约约地这几个词语和原文对比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好呢?”学生通过反复对比朗读,真切地感受到日月潭清晨仙境般的美景,同时也品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再如,学习《忆江南》中的经典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将“绿”换成“吹”“拂”进行朗读对比,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同时能学以致用。
四、寻找技巧,提升能力
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停顿:首先,读好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根据标点符号的不同,从节拍上指导,教会长句子的断句;其次,从重音、语气、语调上进行指导,要设身处地的根据人物的喜怒哀乐,运用抑扬顿挫的技巧,努力学会用好高低、轻重、快慢的技巧,做到边示范,边指导,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学中,将这些朗读技巧,用一定符号表示,让学生在朗读时自己反复朗读、琢磨,教师示范、指导,运用朗读符号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更好地形成能力;最后,传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人物的情感,感受文本的内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创新与实践,持之以恒,努力寻找培养朗读能力的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