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霞
所谓文本细读,是指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的一种解读方法。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教学策略和方法,不仅能够给学生创设适宜阅读的学习契机,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注意接轨语境展开文本细读,还要结合诵读理清文本和作者情感走势,展开深入的语言鉴赏活动,提升学生语感品质,形成学科综合能力。文本细读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有意识引入文本细读教学策略,无疑最为明智的选择。
一、接轨语境细读文本语言
接轨文本语境展开文本细读,教师要在“细”上下功夫,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一字未宜忽视,语语悟其神。”文本是有文字构建的,典词佳句是极为重要的文本资源,学生在文本阅读时常常会流于形式,只是注重文本情节和人物命运等内容,而不能深度解析文本内涵,更不能接轨具体语境展开探究性解读。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结合语境解读关键词,处理重要句子,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時,需要先对文本展开深度解析,以便为学生做出适合的引导。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这一段作者将济南和北平比较,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写出了济南的“温情”是一个“宝地”,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学生展开热议。教师参与到学生文本解读讨论之中:作者对济南充满温情,所以才给读者传递来温情,这段话奠定了文本基调,“温情”自然成为文本的文眼。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联系语境展开解读,自然形成丰富阅读认知。
二、结合诵读理清文本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本细读离不开一个“读”字,多种形式的阅读,是实现文本细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前提,教师在文本诵读环节要给出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感觉,自然建立诵读认知体验。诵读是有感情地朗读,这里的感情是对文本对作者情感的刻意解读,是在阅读中自然建立的情感体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共鸣”,如果能够让学生进入共鸣阶层,其诵读会获得更丰富的成果。
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这篇课文语言精美,非常适合诵读训练,教师给学生布设了诵读任务:作者对四季的雨有不同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不同性格特点,展开诵读训练,诵读需要讲究抑扬顿挫,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还要注意节奏、停顿和声音高低的变换。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诵读演练,课堂内书声琅琅。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增加了诵读气氛,学生情感赋予到位。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诵读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适时给出诵读提示。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诵读训练,师生互动达成更多和谐。
三、深入鉴赏形成文本认知
语言鉴赏是文本细读的核心构成部分,学生缺少基本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学生只会从修辞一个角度展开思考,这无疑是语言鉴赏短板。教师要在鉴赏方法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给学生更有力的支持,对全面提升学生文本细读品质有决定性意义。语言鉴赏角度众多,典词应用,句式特点、文段构建、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写作特色、选材立意等,都可以形成鉴赏角度,教师要针对性给出引导,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展开思考,促进学生语言认知构建。
《散步》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小品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时,应当给学生更多操作自由:仔细阅读文本内容,找出经典的描写,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说说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获得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语言鉴赏活动,课堂进入交流研究环节。有学生找到了文本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内容,并展开鉴赏操作:“文本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属于侧面描写,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状态。”教师对学生语言鉴赏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并从鉴赏角度的选择上给出更多指导,确保学生语言鉴赏顺利推开。
文本细读有多种呈现形式,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需要作出针对性布设和发动。接轨语境展开文本细读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语感成长力量;结合语言鉴赏展开文本细读,可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借助语言鉴赏展开文本细读,能够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文本细读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有广泛应用时空,需要我们做出更深入的探究和实践,为学生带来全新阅读体验和感知。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