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江
(容县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500)
我国婴幼儿中最为常见消化道综合征为小儿腹泻病,引起该病病因多元化,临床常见症状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该病好发季节为夏秋季节,夏季腹泻致病菌多为细菌感染,大便呈现粘液便,具有一定腥臭味[1]。秋季致病菌为轮状病毒感染为主,6个月~2岁婴幼儿多见,大便呈现水样、蛋花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每天次数为10余次,患儿常常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及大便稀薄,此时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措施干预,会引起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水电解质紊乱,影响到患儿正常健康发育[2]。文章中就小儿腹泻病相关治疗新进展进行以下综述,现报道如下。
小儿腹泻作为儿科常见疾病,发病人群多以6个月~2岁以内婴幼儿,中医学认为:小儿自身生理特点造成脾常不足、行气未冲及脏腑娇嫩,往往易受到外邪影响,造成脾胃正常运化失常,以水液清浊不分、升降失调为表现引起泄泻。当小儿长期发病,往往会引起以小儿营养不良,常见症状为蛋花汤般水样便,后续伴有发热、腹胀,约有半数左右患儿表现为轻至中度脱水,引起后续病情恶化。现代医学研究证实[3],当小儿长期腹泻表现为营养物质快速通过肠道及肠粘膜,引起损伤及后续食物摄入吸收不良,当摄入量减少造成丢失增多,则表现为锌营养状态恶化,因肠道黏膜再生重要微量元素为锌,此时患儿长期处于腹泻引起锌缺乏及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延误肠道炎症恢复。当小儿腹泻发病,此时轮状病毒再次侵袭感染,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激活,相关免疫球蛋白与黏膜细胞表面脂蛋白分子中胱氨酸残基结合,后续逐渐被吞噬及清除,可抑制病毒复制发挥抗感染作用。
2.1.1 饮食疗法
往往小儿腹泻治疗干预中,常见措施为饮食疗法,通过利用食物提高机体各类器官运作,并获取健康促进疾病痊愈。1998年我国对腹泻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中提出饮食疗法,获得临床广泛认同,并逐渐应用于腹泻疾病治疗。当小儿处于腹泻期间,喂养可遵循母乳,但喂养期间需要逐渐由少量向多亮渐进,并由稀向稠过度。对6个月以上患儿,辅食食用量逐渐增多,但饮食中避免摄入高纤维蔬菜及水果、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饮食,避免引起病情加重且迁延难愈。病毒性腹泻患儿中,机体缺乏继发性双糖酶,因此,对疑似病毒性感染患儿避免摄入蔗糖,暂停乳类制品可应用腹泻奶粉,时间总计为1~2周,当病情好转后并改变原有喂养方式。王姣[4]研究中提到,饮食治疗期间因限制高蛋白食物供给,并合理搭配饮食,可减少腹泻次数,对后续病情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2.1.2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造成小儿腹泻发生病原菌较多,常见为病毒、细菌,约有70%以上病毒感染患儿治疗上予以单纯抗病毒治疗,临床常见用药药物包括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因小儿特殊性限制药物实际应用。同时,对病毒感染患儿,疾病具有一定自限性,治疗期间注重对脱水预防,予以合理补液。抗生素治疗:对明确侵袭性病毒感染引起小儿腹泻,抗生素药物同样为患儿治疗常用措施,对重型患儿、新生儿及婴儿来说,抗生素选择以敏感性偏高为主。仍需注意为未确定病因时,严禁选取广谱抗生素为患儿开展治疗,因滥用抗生素造成患儿肠道中菌群失衡,会加重腹泻症状。肠道微生态疗法:常规治疗开展中,肠道微生态制剂作为常用辅助药物,可缩短病程时间利于肠道黏膜恢复,进一步提高小儿免疫力。临床常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包括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妈咪爱、金双歧等。徐静,王业军,刘莹莹等[5]研究中提到,对小儿腹泻患儿予以蒙脱石散治疗基础上予以金双歧口服,连续治疗3 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6%。上述药物服用提高肠道正常菌群含量,提高肠道内正常菌群繁殖并抑制有害细菌产生,机体可通过多种物质吸收,如钙、铁、维生素D,吸附肠道表面并增强肠道屏障作用,利于疾病后续恢复,但不可合并抗生素应用,会降低整体疗效,产生致病菌耐药性。肠粘膜保护药:肠道黏膜保护药物以蒙脱石散为主,多数情况下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吴学勤,马爱钟,陆晓萍等[6]研究中提到,对56例小儿腹泻患儿予以蒙脱十三灌肠,联合锌制剂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86%,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同时治疗期间并不经过胃肠道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现阶段研究中未发现蒙脱石散具有毒副反应及不良反应。补锌治疗:锌作为人体常见微量元素,对保证肠道上皮细胞完整性、消化酶活力起着重要影响,缺锌为引起腹泻产生重要因素。文献报道提示,腹泻患儿血锌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通过补锌治疗可保护肠道黏膜并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腹泻疾病发生率,对后续治疗及预防小儿腹泻产生积极作用。
中药煎剂:小儿腹泻病中常见治疗方式为中药煎剂口服,依据分型开展辩证论治,依据原有古方及现代临床疗效确切自制处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可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效时间目的。刘智程,姬晋芳,刘燕等[7]研究中提到,从“健脾运脾”和“淡渗利湿”两方面治疗小儿泄泻,临床取得满意成效,其中采取自拟药物止泻方随症加减,药方中包括炒苍术、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等药物,相比较口服蒙脱石散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93.3%。针灸疗法:小儿腹泻患儿开展针灸治疗期间,所遵循原则“利水渗湿,健脾益气”,因针灸治疗自身具备清热逐寒、寓泻于补、标本兼治目的,通过对脾胃运化功能调节可达到治疗腹泻目的。外治法:利用内服可治药并外贴在某些穴位上,药物可直接透过肚脐向血液内部渗透,并刺激胃肠道并参与至脐部血液循环,纠正原有胃肠道功能紊乱。常见药物为云南白药,通过脐窝渗透至肠壁血液循环,利于新生细胞成熟,并起到抑制轮状病毒生长,发挥解毒、止泻效果。
腹泻为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一类疾病,对上述疾病早期无特异性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遵循饮食调整并合理补液,积极预防脱水、慎重应用药物多个方面达到改善患儿症状及预后目的。我国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下,对小儿腹泻疾病后续治疗方案选择上较多,以中药口服、针灸治疗、脐贴等。治疗干预中,对患儿损伤程度小,恢复显著。目前临床对小儿腹泻疾病相关治疗无特效药物,随着后续研究不断深入,小儿腹泻治疗进展深入,可促进小儿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