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霞,李芙杰
(山东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 招远 265400)
乳腺癌是发生在女性乳腺腺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对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式,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常规检查与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怀疑乳腺癌患者8 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治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检查)与观察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7.52±14.51)岁;观察组患者年龄34~59岁,平均年龄(46.52±12.58)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触诊,乳房肿块直径≤2 cm。②患者均行X射线钼靶摄片与乳腺导管造影。③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者。排除标准:①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者。②有神经病或家族神经病史患者。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采用LOGIQ9/VIVID7及PHILP 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GE公司制造),调整探头频率7.5~13 MHz,引导患者平躺,使乳房暴露,根据乳头分别纵向、横向与从内向外呈放射状进行切面检查,后扫描双侧腋窝。利用二维超声向患者的病灶部位及周围维持进行检查,将肿块大小、数目、位置等信息进行记录,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周边血流及肿块内部情况。
观察组患者采用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选用7号穿刺针头型号与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在穿刺之前,对患者的乳腺肿块位置、大小、数量进行了解,并行无菌消毒处理,处理后进行穿刺。医生左手将肿块固定,右手将针头穿刺进肿块之内,抽吸负压,抽吸3~4次,穿刺物取出后,摘除寨头,将穿刺物放置在涂片中,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试剂进行染色,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诊断为乳腺癌35例,直接采取根治手术,根据患者术后的病理学诊断均为乳腺癌,良性病变患者5例,行活检手术,术后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2例,良性病变3例,诊断准确率92.5%,对照组患者诊断为乳腺癌28例,良性病变患者12例,分别行根治手术与活检手术,术后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32例,良性病变8例,诊断准确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x2=6.587,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饮食水平不断提升,但人们来源于生活中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近几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且更趋于年轻化,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乳房有肿块、乳头破碎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务必使用准确的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方式,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外科医生主要通过体检的方式来作为乳腺癌的初步诊断方式,但除手术组织病理学检验之外,乳腺导管造影、超声影像等检查效果一般,因乳腺肿块类型较多,如乳腺肿块较小,在影像特征中无法进行正确判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新兴的检查方式,具有准确性高、快捷、安全性高、痛苦小等特点,可应用于人体大部分器官疾病的诊断[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前使用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现已成为临床对于乳腺癌检查的常规手段之一,其可提高医生对患者乳房肿块性质判断的准确性,将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提升。但目前来看,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医生经验不足,导致操作中出现失误,或因肿块较小,与周围组织分解模糊,造成穿刺不准确,如此种种,也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于怀疑乳腺癌患者来说,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为患者进行检查,可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