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
——基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

2020-03-03 20:17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李达中国化动态

孙 宗 岭

(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代。哲学代表着时代精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应体现时代性,为解决新时代问题贡献力量。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已经迈入学理化、系统化阶段,但目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多侧重于静态维度的研究。

一、静态侧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现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一是静态维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含自毛泽东思想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重要理论成果,这是一个研究结果的问题。二是动态维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该怎样进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问题,这是一个研究过程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同样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静态维度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动态维度则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进行整体性研究。而目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成果,多侧重静态维度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一书的出版,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在静态维度上已经步入学理化、系统化阶段。金民卿指出该书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向学理和学术两层面发展[1];田克勤同样指出该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整体原则指导下的开创性、系统性著作,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2]。不仅如此,诸多学者也刊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进行论述与思考。梁树发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诠释与创新遵循着整体原则,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且一直延续的理论整体[3];陈跃,谢秀军指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整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都遵循着整体逻辑与原则[4];师吉金也刊文指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有着必要性也有重大意义[5]。

由此可见,在目前学界的研究中,在静态维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学者重视,并出现了诸多重要的,开创性的学术成果。但是,如上文所述,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静态维度,而静态维度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还有动态维度。只有兼顾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双翼”才能实现平衡,而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时代要求: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

对于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这个问题,可以从国家政策环境、学术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等五个方面给予阐论。

(一)国家政策环境强调整体性

从“四个全面”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又努力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让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让世界各国人民搭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各个领域的协调、国内国外的共同发展、全人类的命运一体,无一不体现出一种整体性特点,无一不体现出国家政策环境强调整体性的趋势。而整体性的国家政策正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其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与具体落实上的方法指导,而我们需要的也正是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因此,从国家政策环境角度看,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势在必行又意义重大。

(二)学术发展趋势要求整体性

近代西方科学、学术的突出特点就是“非整体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分科”。整体性的教学、研究、应用已经被高效率,专业性强的“分门别类”的教学、研究、应用所替代。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个学科独立研究已经不能适应学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弊端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就是学术发展的整体性趋势。由此可见学术发展趋势要求整体性可以说是对以往学术的辩证复归,中国的学术发展整体性趋势在不断加强。新时代动态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要顺应这一种学术发展的整体性趋势,努力形成一种动态维度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范式与体系,惟其如此方可回应时代要求,推进自身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发展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都具有一脉相承的整体性特征。内涵与外延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整体性的具体显现。同样在如何对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上,学界也认为要整体地坚持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如:崔明浩指出要在理解、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原则[6],贾建芳指出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固有的重要理论特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坚持这一理论特性[7],王如鹏、孔杨更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体现在“人类解放”这一理论主题上[8]。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高度的整体性,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遵循整体性的原则,那么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应遵循整体的方法论原则。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整体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崇尚整体性的文化。从内容方面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文史哲、政经法、农工医等都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把它们分门别类;从思维方式方面来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如“天人合一”“君子不器”“五行相生相克”,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在学术层面渗透于哲学、经济学、科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各个领域,在实践层面贯穿于国家内政外交、百姓生产以及一切日常生活之中。如家国天下的情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境界。因此我们可以说整体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研究要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对整体原则的遵循也就成了应然。

(五)中国实际与问题凸显整体性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同样凸显出整体性的特征。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总结出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当时社会主要关系、矛盾,呈现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性问题。70年后的中国,问题的整体性比起70年前更为突出。众多旧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却不断涌现。这众多的问题,环环相扣,每一个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以说当下中国社会的实际与问题更加凸显出整体性的特征。而为了解决整体性的新时代中国问题,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就成了时代使命。

综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国家政策环境、学术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等五个方面都凸显出整体性,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内容又包含着国家政策环境、学术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等诸多方面,因此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必须重视起来,必须寻找进路推动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

三、李达方法: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

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从何处入手,有没有成功经验可循?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可以给我们提供极具意义的指导与参考。

李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早期重要代表人物。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者,李达的研究没有局限于某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某方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而是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给后世留下了无比丰富的研究成果。在201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达全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达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产业理论、毛泽东思想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具体的思想方面,李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统战思想、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思想、民生思想、妇女思想等领域,可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众多学科领域相勾连、相贯通。

诸多学者也对李达的研究视野、理论指归、研究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分析。在研究视野层面,李达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研究特点。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陈先达先生指出,李达的研究有非常出色的特点,那就是涵盖诸多领域[9]。《李达全集》的主编汪信砚也认为,李达的研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并称赞李达是少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10]。虽然李达的研究是跨学科的研究,但是李达的研究一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理论指归,那就是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解决中国各种实际问题中去。在理论指归层面,李达的研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彭继红认为李达的理论指归就是以中国的具体情况为面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富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并用来解决中国的问题[11]。丁俊萍同样也指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是一种带有鲜明中国特色,深含中国底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2]。李达不仅在研究视野上有跨学科研究的特色,而且在理论指归层面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来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理想风格,同样,在研究方式上,也创造了一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范式”。秦龙,赵永帅指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式就是一种整体性的方式[13]。

从现实事实、李达的著作以及诸多学者的分析与评价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李达的研究视野有着跨学科的特点,在理论指归上是用体现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在研究方式上,又能够实事求是地通过整体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解决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中国问题。正如侯外庐所言,就水平和系统性而言,没有人能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超越李达[14]。

上文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当今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国家政策环境强调整体性,学术发展趋势也强调一种跨学科交流、研究与合作的新的学术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有着诸多的整体思想,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多样且多变,整体性与动态演变性充斥其中。因此在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必须考虑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合理解决的理论诉求。而反观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解决具体中国问题的理论指归,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整体理论结合到发展变化的中国具体问题当中去的研究方式都是本文认为的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生动写照与理论先导。

因此,我们可以说李达的方法,就是一种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方法,而李达则可以称作杰出的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先行者。

四、五重进路:推进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

通过上文分析,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基本内涵我们已经了解,那就是:研究视域不仅仅停留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是积极地将研究视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延伸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再延伸到中国实际具体的政治经济学、伦理学、法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门类、领域,从而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面临的整体性问题提供整体的理论支撑。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因此,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者也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中汲取理论资源。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已有诸多学者关注,并做出了大量的学术贡献。如赵家祥,张雷生,程恩富,房广顺、刘召峰等,都先后撰文探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路径和方式。

(二)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研究

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还应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予以重视,在高度强调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下的中国,面对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要积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并且寻找的资源要求是整体性而非片面性的。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中来,为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提供更多、更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整体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

(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各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新时代的中国学术,学科交叉研究方兴未艾,文理交融、理工渗透的综合性研究逐渐成为未来学术研究的趋向,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必须紧随综合性、整体性研究的学术趋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研究已经有了极大的成果,但是,在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化现象仍然存在,诸多学科没有真正地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资源,马克思主义与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没有真正实现。同时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也应该得到重视。因此要更加深入地挖掘马克思主义,寻找其与各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各学科的交融;同时各学科之间也要加强综合研究,为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提供更加整体性、系统性的学科理论资源。

(四)推动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整体性研究

新时代的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呈现整体性的状态,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就要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去研究,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统筹兼顾。对此,国家政策角度的“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可以给我们从整体性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提供方法指导。通过对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整体性研究,把握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的重点与内在关联,推动动态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

(五)推动综合性学术共同体的构建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各学科交叉、综合研究、还是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整体性研究,其中的主体都是我们的学术研究者。如果我们的学术研究者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共的、可以畅所欲言的研究、讨论平台,而是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平台上发声,那么我们的各项综合性研究目标的实现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构建综合性学术共同体是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各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整体性研究从而最终实现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进路可以尝试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各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整体性研究,综合性学术共同体的构建等五个方面开辟,五点结合,有机统一。

五、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进路应该更加开阔,只有这样方能应对更多元的学术环境,更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更严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挑战。静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系统性学术成果,而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则亟须推进。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为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进路的开拓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参考。继承前人,开拓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各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现实问题整体性研究,综合性学术共同体的构建等进路的有机统一、方能形成整体性合力,共同推动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取得新成就,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兼顾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双管齐下,“两翼”并进。巨大工程需要多方努力,时代问题需要多方参与。相信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各学科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必将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崭新境界。

猜你喜欢
李达中国化动态
国内动态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