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2020-03-03 20:04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明科学资源

杨 硕

(沈阳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思想过程中,科学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梳理党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把握党的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成熟的过程,掌握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认真贯彻。”〔1〕党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实践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纪之初面临新问题的回应;强调在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资源环境有机结合;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首次阐述“生态文明”,并将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学习和梳理党的这一思想,对科学认识党的生态文明理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1 党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国家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国力增强。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显的实际,反思经济发展了,但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党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针对这个问题,从以人为本,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内涵、目的、规律等进行了科学概括,回答了理论与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全球范围看,21世纪以来,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发展经济的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面临各种挑战。《21世纪议程》在执行中困难重重,生态灾难和环境公害频发。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引起了关注。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发展的方式越来越行不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发展理念被广泛认同,很多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模式,“绿色新政”、“绿色经济”成为潮流,这些作法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借鉴。

2 党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内容

党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价值追求和方法体现。

2.1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党认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都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3〕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是把人民摆在国家的最高位置,树立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体现。

2.2 用统筹兼顾方法,促使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确认识和协调各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既总揽全局,又掌握局部;既把握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又了解各局部之间的关系。追求既符合整体合力,又符合各局部内在要求的价值取向,使局部和整体实现共赢。党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4〕, 本质上要求整体筹划并兼顾方方面面。在决策中,比较若干方案择优选择,目标是“又好又快”、“好字优先”,在衡量“好”的标准时,要把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内在发展联系作为标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阶段目标同最终目标统一起来。做到“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851-852。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生态资源环境构成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若干子系统,它们互相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协调,要在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处理好各种关系,兼顾眼前和未来,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以统筹兼顾方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创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2.3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符合全面、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科学发展的体现。生产、生活、生态是辩证统一的,生产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离开生产生活富裕只是空中楼阁;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目标,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生态良好让人们享受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干净的饮用水,清新的空气等等,已经同吃、住、行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党要求把环境保护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发展中“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5〕。必须看到,我国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必须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16。“要彻底改变牺牲环境、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2〕853。在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国内和国外、发展经济以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长远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统一。

2.4 坚持环保和节约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针对我国人口多、资源不足的国情,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环境遭破坏的问题,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19。“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6〕。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显示了两者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自然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要从根本上转变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降低资源不足给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强调保护环境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人心所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本要求。资源与环境是有机的整体,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会以废物排入生态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充分利用资源,使废物排入量最小化,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党号召“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2〕853。把这个要求落实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在全社会形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节约化。构建生产和消费节约化社会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针对工业较快发展,水环境污染加剧,河流、湖泊甚至近海都程度不同的被污染,人们生活饮水水质受到影响;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大气污染加重,雾霾影响的区域广、持续时间长;针对国土资源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和盐渍化加剧、湿地减少、森林资源不足等等。党积极主张“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7〕。党认识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两型”社会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追求资源投入少、生态破坏小、收益效益大的目标。环境友好型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以遵循规律为核心,以自然承载能力为底线,倡导生态优先。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4〕19,经济建设与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型工业化要走的必然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尽快建成“两型”社会。

2.5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党的十六大之后,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规划中提出了降低能耗等低碳指标,提出了提高资源产出率等指导性目标,其目的在于实现低碳、减排、增效。在经济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6〕31。这样才能控制生态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从根本上缓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既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又是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既遵循生态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有效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在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搞经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8〕。倡导以使用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为目标。

2.6 倡导绿色科学消费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在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后,高消费不断兴起,部分人甚至追求奢侈挥霍的“炫耀性消费”。穿着用稀有动物皮毛制作的服装、开着大马力高能耗的私家车、用着大功率的奢华电器、吃着对身体并无益的山珍海味,这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炫耀性消费”方式,与科学文明的绿色消费背道而驰。面对这种现象,要“倡导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9〕。逐步形成科学消费、循环消费模式,处理好扩大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的关系,反对奢侈浪费。要自觉抵制奢靡之风和拜金、享乐主义,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自然光源,实行垃圾分类,倡导公共交通,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等等。开展基本国情教育,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不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3 党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生态文明思想的意义

党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在党的理论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国家发展大计和关乎人民利益的高度来认识,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国化的新发展,是党的特色理论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0〕。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梳理和重温党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利于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意识,探究党的生态文明理论渊源,科学认识党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学习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分析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精髓,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五位一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丽中国梦的战略愿景,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经验和智慧等等都具有实践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文明科学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资源回收
对不文明说“不”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