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2020-03-03 19:02:38
林区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融合

李 波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阳 5514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时强调,“要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巩固传统领域党支部建设,拓展建设新兴领域党支部,不断扩大覆盖面、着力提高组织力和领导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2]。就高职院校而言,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单元,既是推进强化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本文着力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新途径、新方法,发挥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与校园管理、专业建设、校园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党支部建设与学校管理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发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办学过程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将党支部建设融入学校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三全育人”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党支部建设与管理育人过程融合发展

管理育人是高职院校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方针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治理体系,目的是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管理育人主要是完善学校科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管理育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度建设中,包含了制度建设、制度运行、制度监督,以达到“依法治校”的目的,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在管理育人过程中,可分为行政管理系统和党务管理系统,共同构成了学校的管理育人系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为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属于学校党务管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职院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党委统一领导,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方针落实到位的重要渠道,完善二级党委(党总支)建设,发挥党支部的基层堡垒作用,是推进管理育人的重要方法。“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高校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所在。这就必然要求着力将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抓具体、抓深入,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供坚实基础。”[3]具体而言,就是要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各项制度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聚焦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党支部建设与学校管理过程相融合,进而形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党支部建设与“三全育人”过程融合发展

201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要全面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加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4]所谓“三全育人”,就是指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换句话说,就是要创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始终。“职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文化、技能、价值的传递过程,而“三全育人”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这种传递。”[5]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在“三全育人”过程中要发挥引领作用,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协调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党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融合发展

加强党支部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重要方式,党支部能够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凝聚起来,共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坚持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使师生党支部成为宣传党的主张、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广大教师党员成为“四有”“三者”好教师。强化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强化党员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学生党支部建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直接的、显著的,是打通党支部建设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教师指导学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发挥优秀学生党员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二、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2018年2月2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布的《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指出:“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力争3年内使教师党支部书记普遍成为‘双带头人’。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6]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师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专业考核深度融合,发挥党支部建设对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在学校专业人才选拔、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党支部建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话语权,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政治保证。

1.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融合发展

专业技术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加强党支部建设与专业相结合,大力构建“课程思政”的大思政教育模式,融入各项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提高高职学生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支部与专业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双带头人”建设,发挥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在党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在推进党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吸引专业技术人员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将专业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

2.党支部建设与专业教师融合发展

高职院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方针落地落实的具体体现。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课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的核心载体就是专业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和实训的全过程,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是专业课教师的重要职责。”[7]党支部建设作为提高教师素质,贯彻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渠道,可以让广大党员教师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努力奋斗。将党支部建设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学科带头人或者专家学者的带头作用,推进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融合发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3.推动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干部培养融合发展

推进党支部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发展,在选拔各级党政干部时,注重选拔政治强、思想好、专业精的专业技术人员,将担任党支部书记经历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条件,切实将党支部建设作为推动专业发展、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三、党支部建设与校园活动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校园文化建设以动态实践的方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价值取向。”[8]推进党支部建设与校园活动融合发展,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以党支部建设为引领,将党支部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使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党支部建设与学生社团建设融合发展

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主要方式。“强化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辐射到‘第二课堂’,增强以社团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第二课堂’育人功能。”[9]要通过“第二课堂”发挥党支部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引领作用,通过丰富党支部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人文主义、职业精神、创新精神融入活动中,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以党支部建设内容作为指导其他社团活动的行动指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社团建设,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推进党支部建设与社团建设融合发展,体现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党支部建设与学生生活融合发展

发挥“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在“五四”“国庆”“一二·九”等重要关键节点开展纪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创新教师党支部建设,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深学生党员对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网络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党支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学生的成长经历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资讯、表达观点、娱乐生活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推出别致新颖的网络课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元发展,将“互联网+思政”作为高职院校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要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用融媒体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创新宣传形式,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3.党支部建设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

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将党的建设作为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方式,扎实推进环境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大力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产物,是高校得以长久不衰的活力与灵魂所在,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组织保障。”[10]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进入学生生活环境,发挥校园环境“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在表彰、入党过程中的仪式感和荣誉感,感受党员身份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增强党员的担当意识,发挥优秀党员学生在各项活动过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社团、进班级、进学生宿舍,以培育优秀党员班级、优秀党员社团、优秀党员宿舍等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南,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使其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自觉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结束语

推进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是发挥党支部教育功能和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要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党支部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学校管理、专业发展、校园文化、学生活动融合发展。要牢牢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技能教育融合发展。要大力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项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