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华
(冷水江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 冷水江 417505)
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是每个人必须去做的终身事业,而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将传统文化完整、高效的传承下去则是教学目标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则更应该把这项历史的重担挑起,教师应在课堂中不断强化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通过多种措施来将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激发出来,促使教学与使命共同前进,为我国的文化建设献出一份力。
我国的历史长轴横跨上下五千年,老祖宗为当代青年人留下了众多精神食粮,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文化载体其能体现出的特性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中,需要系统、规范的体系来将文化进行合理收集、分类、阐述等步骤。中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基地,对于教学研究来说,进行文化教育来将学生的思维予以提高,是相当重要的教学项目,相对于学生的技能教学,进行传统文化的观念育人方式,较为直接且收效甚高,被广泛用于中职学校的教学中。
中职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项很重要的学科,该学科通过研究中国古/现代汉语、古/现代文学等来将中国的历史和现代文明进行探究,由不同的对比方式和研究方法,深入我国的历史长轴中,汲取文化带来的营养。因此可知,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内容中不可避免的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又对中职学校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因素的影响,则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大对传统文化在教学课堂中的比例,通过课堂中的文化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感知。
汉语言文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便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包括习俗、民族、节日、文学作品等,汉语言的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但对于文化内容来说,却是丰富多彩,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的文化,这给教师的教学过程带来了较难深入开展的情况。但在中华民族这样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中,文化是串联起各个领域的一条无形的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便是在有效的梳理这滚滚长河中的各项历史事件,因此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起到推动作用[1]。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其教学内容中,知识繁多且杂乱,如何梳理成了教师的一大难题。通过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化知识传播,能融通文学史的兴衰、朝代更迭、文化传承等方面,很好的串联起汉语言文学中的教学内容脉络,通过清楚明晰的文化轴线,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将我国优良传统进行继承并不断发扬出去。我国当下社会中普遍缺失的文化传承,能够被汉语言教学内容找寻回来,教师和学生应在学习中、生活中都做到以身作则,弘扬传统文化。
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充分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拾取工作,在不断充实自我关于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的将文化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教师在进行教授汉语言文学课程前,应深刻体会到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感,并在与学生共处的课堂中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还未成年,并未养成对整个社会的完全认知,因此在培养学生三观的建立时,应赋予正确的思维观念,尤其是面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说,虽然课程设置中并未融合过多的实践项目,但是对于汉语言这一较为广泛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由教师下发的各项教学任务,来深入体会该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认识到自己被历史赋予的使命感,由此更加热爱本专业的学习,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生活化中的切实执行。
学科教师在中职院校中是学生们效仿成人世界的榜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生活中给到学生的印象便是学生除了了解家长外,观察的最为仔细的一类人群。教师以身作则的去实践并不完全展现出了自己的应有特色,更多的是应该将所教授的学科,比如汉语言文学,切实的运用到课堂中,并且能够在课下也保持应有的教师姿态,将学科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表征来展示给学生。这便要求教师首先能够将学科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加以运用,具体表现是在文学素养和为人处世的相关态度中将真善美传递,学生表露出的不符合传统文化要求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其次是能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将新收获到的学科理念和相关前沿知识加以运用,通过培训、座谈会等形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将传统文化与相应的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扩展出关于传统文化的最新解读,并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层次熟悉文化带来的历史变革,最终做到与教师统一步伐,将文化弘扬。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最强纽带,若想将传统文化建设践行在生活中,教师则应在教学中对教材做好功课,将其中的优质区域完善后教给学生,其中的跟不上时代步伐或历史糟粕则要将其摒弃,且告知学生该段落不切实际、不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地方,从教学中就让学生们了解取舍精神和相对最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对将来学生进行弘扬传统文化起到先期指向作用,确保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比如在进行《古代汉语》的教授中,通过古汉语与现代通用汉语的字形、字音上的区别,将古代传统文化融合进去[2]。让学生自己体会出造字技巧的魅力是迷人的,古人为何如此造字,今人又为何将汉字简化成目前熟知的样子,这其中无不体现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创新,切实将古今文化紧密相连,为学生能够构建出自己的传统文化精神世界打下基础,学生可以在文化素养提高后具备主动意识的去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结合的学科,汉语言文学很好的诠释了古今结合、贯穿古今的意义,当下科技发展并不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授课,教师在采用了新型科技后,能够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进教学中,并且较为直观地让学生明晰古今差异,使学生对不同层次的文化差异、不同阶段下的文化革新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学生学习中的感官被打开了新的层面,从前只是书本上的固定文字、图画,但通过教学仪器的使用,将传统社会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文化感知也有了多维度下的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终究是要通过这一代人弘扬、发展下去,作为重要的传承目标,教师应加强自身对教程课件的制作能力、讲解能力,使得学生有充分的热情来自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3]。
学生在现今社会中生活,难免沾染上一些社会不良习气,教师应循循善诱将其改正,切不可一味说教、管教,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逆反期,强制的手段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不利于教师开展汉语言文学课程以及熏陶传统文化。教师可通过网络的普及跟学生建立起彼此的联系,确保将传统文化的传承放心托付给这一代人,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通过网络搜集更多传统文化常识定期举办班级内竞赛,也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弘扬传统文化的一项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发展不能离开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持,汉语言文学能够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自身成绩的同时,也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良好传播,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材内涵的挖掘、媒体技术的应用、信息网络的普及等建设措施,能够将学生的思想境界、文化底蕴大幅提高,最终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合进教学内容,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有了深层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