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日红,魏 溦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330046,南昌)
建设森林城市是加快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也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1]。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时专门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这为森林城市创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赋予了森林城市建设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等重要任务。扎实深入做好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必须从国家战略全局和人民生态福祉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为民创森、务实创森、系统创森、联动创森、廉洁创森“五个理念”,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努力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深入持久开展。2019年11月15日,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在河南信阳召开,全国共有28个城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全国“国家森林城市”已达194个,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系统保护网络全面延伸,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2-3]。目前,国内对森林城市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深入,这些研究对我国的森林城市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实践指导[4-10]。江西省是森林资源大省,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2位,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中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江西省吉安市的新干县素有“江南青铜王国”之美誉,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县之一,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近年来,新干县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县以“森林十创”为主题,先后建设了一批森林乡镇、森林小区、森林学校、森林村庄和森林园区。在与有关城市规划保持衔接的基础上,结合新干县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和城市发展特点,探讨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树种选择要求,为实现研究区的“生态绿城、低碳红城、青铜古城、宜居尚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最北端,地处赣江中游,北纬N27°30′09"~27°57′50"、东经E115°13′48"~115°43′54",年平均气温17.5℃,年均降水量1 604.5 mm,全年无霜275 d。根据中国植被区划,研究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0.05%、县城规划区森林覆盖率达4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1 m2、建成区乔木绿地率33.7%。研究区内主要乔木有: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湿地松(Pinuselliottii)、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檫树(Sassafrastzumu)、木荷(Schimasuperb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甜槠(Castanopsiseyrei)、锥栗(Castaneahenryi)等。主要灌木有:油茶(Camelliaoleifera)、柑桔(Citrusreticulata)、檵木(Loropetalumchinensis)、乌饭(Vacciniumbrateatum)、柃木(Euryajaponica)等。主要草本有:茅草(Imperatacylindrica)、铁芒萁(Dicranopterislinearis)、芭茅(Miscanthusfloridulus)、蕨类等。此外,还有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草珊瑚(Sarcandraglabra)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
近年来,新干县加大森林植物资源培育,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主要树种180科550种,药用植物260余种。城市森林主要树种有100余种,其中以香樟、桂花、广玉兰、杉树、松树、杜英、女贞等乡土树种为主,还有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日本晚樱、红叶李等。全县现有古树名木1 583株,树种主要有香樟、枫香、女贞、桂花、银杏、麻栎等。
新干县建成区内绿化植物有360种,其中有乔木树种82种。公园主要绿化植物有:香樟、广玉兰、深山含笑、银杏、柳树、枫杨、罗汉松、桂花、紫玉兰、竹、山茶、杜鹃等;单位庭院绿化植物有:香樟、雪松、乐昌含笑、杜英、银杏、桂花、晚樱、海桐、山茶、红叶石楠、红花檵木、八角金盘、火棘等;城市通道绿化植物有:香樟、杜英、广玉兰、银杏、乐昌含笑、小叶女贞、山茶、海桐、苏铁、红花檵木等,乡土树种占城市绿化树种的比例为80%以上。
目前,森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县境内天然林、特别是天然阔叶林保存面积小,而且基本属残次阔叶林;2)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较大困难,用于森林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城市森林生态景观破碎度较高,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限,人为干扰等因素威胁着城市生物多样性。基于以上问题,为切实推进新干县森林城市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新干县的生态环境质量,需要从优化林分质量和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2个方面进行综合提升。
2.3.1 优化林分质量 补植改造:对缺乏自然更新条件、郁闭度0.5以下的低效针叶林,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分别采用均匀补植、局部补植和带状补植等方式,补植木荷、枫香、乌桕等阔叶树种,将针叶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疏伐改造:对具备林下自然更新条件、上层林分郁闭度0.5以上的针叶林,分批次伐除上层过密针叶林木,或集中伐除受害木,适当补植阔叶树种后培育成针阔混交或阔叶林。综合改造:对病虫害严重的低效林、兼有生产用材的高郁闭度防护林,按照林冠有利于形成梯度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均能直接受光的要求,采取带状或块状伐除受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草本层、灌木层。一次疏伐强度控制在林分总蓄积的20%以内。对病虫害比较严重的,适当加大间伐强度,采用均匀补植和带状补植等不同的补植方式进行改造。
2.3.2 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研究区绿化树种的选择既要考虑乡土树种的适应性,也要考虑不同树种配置下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例如水土保持功能、固碳释氧功能、净化空气功能等。目前城区内的主要道路金川大道、环城南路、站前西路、川琴路、湄湘南路、环广路等,以及主城市公园青铜文化公园、龙山森林公园、东湖休闲广场、新干人民广场、宝塔山风景区等,树种配置上较为单一,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没有很好发挥,树种的景观效益也较为缺乏,因此需要加大选择固碳释氧强、净化空气效果好的树种,提升道路两旁防护树种的景观效益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化主要城市公园内乔灌草植物的配置,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1.1 选择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选择而保留下来的生态适应性更强的树种,在森林城市建设中乡土树种的选择可以在短期内提高树种成活率,而且也具有生态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价值较高的引进树种,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
3.1.2 选择抗性树种为主 树种的抗寒、抗病虫害等对其造林成活率影响重大,特别是一些抗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树种在森林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要,通过选择这些抗性树种可以在短期内形成生态稳定性,也可以加快树种栽培过程,服务森林城市建设。
3.1.3 选择树种配置方式 树种选择与配置应该以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为核心,按照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针阔叶树种的混交造林,树种配置除了具有生态效益外,还要创造景观效果,使树种配置形成季相分明、层次多样的植物群落。
3.2.1 城区森林绿地树种选择
1)公园绿地、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绿化树种选择要注重植物的遮荫、防尘、减噪、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等功能,还要选择一些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树种。树种选择按照以下类型:①常绿乔木类:香樟、红桔、雪松、湿地松、五针松、龙柏、圆柏、柏木、罗汉松、杨梅、枇杷、石楠、乌桕、广玉兰、白玉兰、桂花、山茶、夹竹桃、女贞等;②落叶乔木类:银杏、马褂木、枫香、悬铃木、三角枫、无患子、喜树、垂柳、三角枫、水杉、池杉、樱花、紫叶李、合欢、鸡爪槭、红枫、石榴等;③灌木类:八角金盘、阔叶十大功劳、含笑、腊梅、八仙花、海桐、火棘、月季、玫瑰、枸骨、冬青、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木芙蓉、木槿、金丝桃、茶梅、迎春、小蜡、栀子花、铺地柏、千头柏等;④草坪、地被、藤本类:黑麦草、麦冬、白三叶、葱兰、石蒜、爬山虎、紫藤、凌霄、金银花等;⑤竹类、水生及其他:孝顺竹、凤尾竹、毛竹、荷花、睡莲、水葱、慈姑等。
2)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以防风固土、减噪滞尘、保护农田、维护交通安全、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树种选择原则:①选择树冠大、枝繁叶茂、树干挺拔、树形端正、寿命长的乡土树种;②对外窗口主要通道两侧,适当添加市树红桔;③选择抗逆性强和环境适应性强的树种,具有易栽植、耐修剪、耐风、耐寒、耐旱、耐涝、耐辐射、病虫害少的特点;④以常绿树种为主,适当搭配落叶树种,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⑤实行乔灌草结合,建设立体复层、宽林带、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主要树种选择如下:香樟、红桔、桂花、广玉兰、女贞、银杏、栾树、无患子、马褂木、夹竹桃、木芙蓉、紫叶李、红花檵木、山茶等。
3.2.2 县域森林绿地树种选择
1)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国道绿化树种。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国道的树种选择,要同时考虑交通安全机能、环境保护机能和美化机能3个方面。以新干县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国道两侧排水沟以外各20 m宜林地段为实施范围,在原高标准打造的生态通道屏障上继续深化和提升。树种选择如下:香樟、红桔、杜英、桂花、栾树、柳树、罗汉松、夹竹桃、木芙蓉、紫薇、红叶石楠等。
2)省道绿化树种。以县域内新戴线省道两侧排水沟以外各20 m宜林地段为实施范围,在原通道屏障上提高层次,提升品质。树种选择如下:香樟、红桔、杜英、乐昌含笑、雪松、广玉兰、罗汉松、红叶石楠等。
3)县乡道绿化树种。以县域内县乡道两侧边沟以外各10 m宜林地段为实施范围,在原栽植的标准绿化带上增加层次,提升整体品质。树种选择如下:香樟、杨梅、杜英、木荷、马褂木、栾树、桂花、山茶、含笑等。
4)村道绿化树种。以村道两侧各栽植1~2排苗木的地段为实施范围,按栽植胸径5 cm以上全冠常绿乔木或速生树种的标准建成绿化带。树种选择如下:香樟、杜英、木荷、桂花等。
3.2.3 江河干渠绿化树种选择 以赣江为主的河流防护林控制在20~30 m宽的绿化带,湄湘河、沂江控制8~15 m宽的绿化带,对绿化差、林木小的区域进行补植和改造,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沿岸可视范围及第一层山脊、河滩洲地的生态环境。树种选择如下:湿地松、枫杨、水杉、池杉、柳树等。
3.2.4 城郊森林绿化树种选择
1)防护林树种。防护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是:①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深根性或侧根发达的树种;②所选树种抗污染能力强,能吸收有毒物质;③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避免选择易于受蛀干害虫感染的树种。树种选择如下:乌桕、杨树、池杉、水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板栗、香樟、臭椿、黄连木、山茶、石楠、珊瑚树、无患子等。
2)风景林树种。树种选择要求为:树形优美、色彩鲜明、树种多样、季相变化明显。树种选择如下:香樟、红桔、乐昌含笑、深山含笑、山杜英、白玉兰、广玉兰、乌桕、栾树、枫香、香椿、桂花、山茶、碧桃、红叶李、红枫、紫荆、腊梅、合欢、金丝桃、茶梅等。
3.2.5 荒地绿化树种选择 宜林荒山等可以种植湿地松等常绿树种;在没有植被地段,采取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方式,栽植湿地松、白蜡、栾树、椿树、元宝枫、山桃、紫穗槐、黄刺梅等。
对于新干县而言,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应该围绕构建“一核、两环、两网、四区、多点”的城市森林体系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树立“山水桔乡、青铜古邑、彩韵乡村”的森林城市形象。由于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是一项长期的生态建设工程,树种选择作为森林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促进森林文化建设、森林景观建设、森林旅游设施建设等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森林城市的建设一定要立足现有的森林资源基础条件,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营造森林景观,树种选择要同时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森林城市建设同周边林农的“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把树种选择、培育、营造、管理、利用等过程全面统筹起来,确保森林城市建设落到实处,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一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生态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