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综述

2020-03-03 16:49夏梦蕾李庆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旅游资源

夏梦蕾,李庆雷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能够为开发这一资源提供更好的指导。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以“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为检索词,经过筛选,自1996年至今符合条件的文献为161篇。文章大多是研究目前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针对某一地区或具体类型的旅游资源,而以国家为对象的研究或整个系统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较少。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果拓宽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加强对相关开发理论的探讨,不仅可以促进旅游资源更加合理的利用,而且对推动旅游业更好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国内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

(一)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能够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是进行旅游规划、开发决策的重要前提。

1.粗糙集理论

该理论由波兰学者Z.Pawlak(帕拉克)提出, 能够有效地分析不准确、不完整等各种不完全的信息,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1]根据该理论,通过发挥其数据分析作用,将主观和客观权重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反映各个属性间的关系,使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吻合。[2]

2.模糊理论

在对旅游资源评价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对资源对象进行赋值,处理主客观之间的矛盾,反映当时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基本特点。[3]这种方法既可有效避免旅游资源的浪费,又可以减少因主观意志造成的人为损失。[4]

(二)旅游资源规划配置

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整合配置,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资源价值,促进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

1.共生理论

最早源于生物学,袁纯清将其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并提出共生的本质内涵即共同进化、适应和发展。[5]依据该理论,一方面,通过给予旅游资源不同的功能定位,促进其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在旅游地之间通过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6]

2.外部性理论

指某经济主体在追求最大利润的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不被市场所反映出来的影响,进而产生旅游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通过利用一些社会机构如政府干预或者相关法律体系,最大程度上减弱以至消除其外部性的影响,提高配置效率,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7]

3.自组织理论

强调事物的演化过程不受外界干预,其内部各子系统经过不断竞争、协同和支配而实现最优配置。从机制、空间和功能三个方面落实资源整合的路径。[8]整合资源使其外部环境有助于实现利润大于成本的目标。

4.旅游资源非优区理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旅游的竞争优势与需求条件、要素条件、旅游环区域行为和介入机会有关。通过布置新景观、深度开发已有资源、发掘原有事物的新价值等方面对旅游资源非优区进行优化。[9]

5.区位论

分析旅游资源区位,确定开发的优劣势以及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外还可以寻找企业之间合作的结合点,共用基础设施,节约成本。[10]

6.博弈理论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当地旅游企业、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决策和行为。因此,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实际上是要解决好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问题,寻找博弈的均衡点。[11]

7.分形理论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自相似性、无标度性。[12]旅游资源具有分形性质,在设计旅游景观时,将有序与无序特定组合,使旅游区产生良好的观赏效果,吸引更多的游人。[13]

除此之外,还有梯度推移理论、系统理论、区域旅游发展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区域联动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中心地方论、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空间一体化开发理论、公共文化空间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反公地悲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可持续配置资源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导向理论、产权经济理论、BOS(蓝海战略)理论、CBD(社区主导开发)理论、竞合理论等。

(三)旅游资源开发

1.体验经济理论

体验经济理论最早由B.Joseph(派恩·约瑟夫)以及James H.Gilmore(詹姆斯·吉尔摩)提出,注重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的获得。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注重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幸福感。[14]

2.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需要七个层次。[15]层次之间相互联系,通常情况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由低到高逐渐满足各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3.星月定律

指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高低主要由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旅游资源品位的高低对旅游吸引力的影响不明显。[16]依据该理论,旅游资源开发应因地制宜确定核心和辅助性吸引物,组合不同类型的产品,合理布局空间。

4.“舞台真实”理论

对文化进行重新包装、设计、删减等使“真实性的文化再现”, 满足旅游者的真实文化体验需求,避免冲击和破坏当地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保护和旅游双赢。[17]

5.活化理论

找准旅游资源新卖点,挖掘新内涵,使其产生效益,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使其具备自我发展的“活力”。[18]该理论对主要以静物状态展示给游客的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羡余理论

羡余旅游资源指在某一旅游地域空间中,尚未发挥直接作用、暂时闲置、看似多余的资源。[19]由该理论可知: 一是要正确对待旅游资源丰度问题; 二是对资源的开发要舍得抓大放小,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真正需求进行开发。[20]

7.旅行费用法理论

将旅游者的游憩费用作为自变量,建立旅游费用的游憩需求曲线,以此得出旅游者的旅游费用和年旅游次数的关系,进行资源的价值评估。[21]但是该方法使用的旅行费用数据是由研究者根据统计调查的数据构建和转换的,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8.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理论

对隐性的旅游资源进行创意开发,投入生产力要素,增加人们对这类旅游资源的认知和认可度,产生吸引力促使游客来进行旅游体验, 最终使其转化为显性旅游资源。[22]

9.屏蔽非主流型旅游资源理论

差异化宣传被遮蔽的风景区,使其形成自己的特色,吸引专属客源市场群体,产生资源叠加效应,增强旅游地的综合竞争力。[23]

10.RMP理论

RMP(昂普)理论首先调查、分析和评价旅游资源,其次结合客源市场需求,设计开发出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资源更合理开发以及旅游地的长期健康运行。[24]

11.RMIP理论

RMIP(资源、市场、形象、产品)理论在开发旅游资源和开拓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提高其竞争力和知名度。[25]

12.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

“真实感”取决于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预期和想象。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者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根据真实的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产品的真实性。[26]

与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其他理论还有TRA理论、符号吸引理论、传统中医理论 、旅游生态位理论、注意力经济理论、真实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等。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理论: 资源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经济价值论、价值链理论、生态伦理理论、旅游人类学理论、人地关系论、公共选择理论、象征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可创新理论、游客行为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

(四)旅游资源管理

1.资产评估理论

旅游资源资产具有自然垄断性,在特定场所为旅游活动提供经营空间,提供旅游观光服务。[27]通过对旅游资源价值的合理评估,能够有效地减少旅游市场混乱和旅游资源配置不当等现象发生。[28]

2.旅游资源资产化理论

在明晰旅游资源产权的基础上,以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结果为依托[29],推动旅游资源产权流转,使旅游资源参与商品交换[30], 促进旅游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由于目前存在旅游资源产权的界定及流动问题,因此,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3.旅游资源资本化理论

以出租、抵押、转让等流转形式或者以证券等金融产品的形式对旅游资源经营权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价值增值。

4.制度科层理论

制度科层理论是针对自然资源产权结构进行准确描述的理论工具。[31]依据该理论对产权制度在不同政治尺度下的行为进行精细化描述。特别适用于流动性自然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和保护稀缺的自然资源。[32]

5.资源基础理论

增强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提高企业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能力,使企业能够获取持久超额利润和竞争优势[33],重点分析企业资源的价值、吸引力、持久力[34]。但是该理论过于强调内部而对外部重视不够,使企业发展战略难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而且对企业不完全模仿的确定过于模糊, 操作起来困难, 这种战略资源也极容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

二、国内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的一般规律

由上述可知,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涉及多方面,其探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总的规律如下。

(一)注重旅游资源的规划配置研究

从研究内容看,当前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多以资源的优化整合为研究的出发点。相关的理论如空间一体化开发理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区域联动理论、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旅游系统规划理论、可持续配置资源理论、共生理论、竞合理论等共有35个左右。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开发更加科学合理,在更大地域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的联合开发,进而取得规模效益。

(二)多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探讨

从研究角度而言,当前已有的文献大多数是借用经济学的理论展开对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思考,以区位论、博弈理论、经济价值论、中心地方论、资产化理论、资本化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价值链理论等为代表,相关理论达到33个,占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理论数量的一半。通过引入经济学理论,从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资产主体、开发顺序以及侧重点等方面研究旅游资源开发的获益问题。

(三)理论研究内容多元化

从研究结果来看,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空间布局、产业体系构建、市场营销、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问题。如空间错位理论、文化空间理论、星月定律、生态伦理理论、旅游人类学理论等。近年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已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包括了农业、交通业、建筑业、餐饮业等方面,倾向于借助这些理论找到解决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有效措施。

(四)大量引入跨学科理论

从理论内容来看,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涉及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这些跨学科理论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而且对学科融合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旅游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扩大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理论视角,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讨论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旅游资源多方位、全流域地合理开发。国内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引入的学科理论主要有以下学科: 经济学如产业融合理论、区位论、体验经济理论等。旅游学如RMP理论、RMIP理论、屏蔽非主流型旅游资源理论、旅行费用法理论。地理学如地域分异理论、人地关系论、梯度推移理论、空间错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态学如旅游生态位理论。生物学如共生理论。管理学如星月定律、制度科层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

三、国内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

根据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对旅游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研究内容体系不很丰富。完善的研究内容体系应该包括理论、主题、现状内容、方法、目标、方向以及应用等,且具有一般代表意义。通过总结知网资料得出当前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主要是围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旅游市场、旅游吸引力等进行探讨,而旅游开发不仅要对旅游资源个体进行布局、改善和创新,还要对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行系统协调开发和管理。除此之外,当前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专业研究尚显薄弱; 对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探讨较少; 研究的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方法的运用略显不足。

二是理论体系尚需完善。伴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已不单单聚焦景色,而是注重其背后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个旅游地对旅游资源的长期利用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从当前的研究来看,以文化视野探讨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占比较低,涉及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内涵的文章还比较少,对其文化底蕴的挖掘深度不够,缺乏对其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 未能及时跟进当前大力倡导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潮流趋势,缺乏足够的文化理论延伸。

三是研究结论适用范围较小。对与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理论缺乏宏观层次的把握,多以小地区为主,大多以研究某个县市区为对象。实践应用研究缺乏广度,研究结论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不能应用于整个大环境的旅游资源,进而不能为整个国内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普遍、适宜性的指导。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各有其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以某个地区为例的相关开发理论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地区,缺乏普适性,这就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效果存在较大的反差。

四是跨界学科引入领域不广。目前多从经济学、地理学的学科理论入手切入到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上,主要是比较优势理论、区位理论、地域分异规律、梯度推移规律等。究其原因,一是这两类学科与旅游学的关系密切; 二是这两类学科的学科理论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以经济和地理的理论角度来研究旅游资源开发较多,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较少。相比较之下,对法律学、生态学、艺术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引入和应用较少,反映出旅游学的研究还存在很大不足,在融会贯通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四、国内旅游资源开发理论进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议

只有理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才能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而更好地促进旅游业发展。

其一,扩大理论研究范围,丰富研究内容体系。针对当前的理论研究对象主要是单一旅游资源的问题,应该增加对大范围旅游资源以及与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旅游环境、旅游设施的研究力度; 针对目前多是对具体的旅游资源进行探讨的问题,应该扩大研究对象范围,从更大空间上去把握当前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以及不足。加强对基础性以及专业性理论的研究,强化开发理论的论点支撑,丰富并深化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样本数量和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增强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其二,拓宽理论研究视角,增加文化理论研究。构建相对健全的理论体系,完善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从多个理论视角探讨进一步合理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对策。重视文化因素的影响,适当增加文化角度的理论探讨,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拓展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处理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突破传统旅游发展模式。注重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背景,根据地域性特点来开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重视游客体验感受。

其三,加强宏观时空研究,增强研究普适程度。扩大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研究视野,以地域分异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结合地域分异规律和梯度推移发展战略,坚持产品类型多样化和规模差异化,注意区域内不同梯度之间旅游产品类型与规模的协调。注重对各类资源潜力的挖掘,考虑长远利益和社会综合利益。科学规划,正确引导,根据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从宏观角度把握整个国内旅游资源的开发,注意不同的客源市场对旅游资源类型需求的差异。

其四,广泛引进学科理论,促进不同学科交流。借鉴法律学、艺术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扩大当前的研究范围,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如生物学中的生态伦理理论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注重人的体验需求,还要考虑到大自然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需要,做到平衡发展。通过借鉴其他学科与之相关联的理论,加强不同学科种类之间的交流,修补当前理论研究漏洞,另辟蹊径,联动互补,以新的理论角度或者新的方法去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避免资源的浪费使用。

总之,国内学者对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不足,在文献数量、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理论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开发情况关乎一个旅游地能否得到长期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从理论角度对国内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相关学科,强化理论融合,挖掘文化研究深度,注意时空的把握,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加健康合理,正确引导今后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理论旅游资源
坚持理论创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